建設專案從籌畫建設到建成投產必須遵循的工作環節及其先後順序。

  建設過程的客觀規律 基本建設是現代化大生產,一項工程從計畫建設到建成投產,要經過許多階段和環節,有其客觀規律性。這種規律性,與基本建設自身所具有的技術經濟特點有著密切的關係。首先,基本建設工程具有特定的用途。任何工程,不論建設規模大小,工程結構繁簡,都要切實符合既定的目的和需要。其次,基本建設工程的位置是是固定的。在哪裡建設,就在哪裡形成生產能力,也就始終在哪裡從物質技術條件方面對生產發揮作用。因此,工程建設受礦藏資源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自然條件的嚴格制約。基本建設的這些技術經濟特點,決定瞭任何項目的建設過程,一般都要經過計劃決策、勘察設計、組織施工、驗收投產等階段,每個階段又包含著許多環節。這些階段和環節有其不同的工作步驟和內容,它們按照自身固有的規律,有機地聯系在一起,並按客觀要求的先後順序進行。前一個階段的工作是進行後一個階段工作的依據,沒有完成前一個階段的工作,就不能進行後一個階段的工作。項目建設客觀過程的規律性,構成基本建設的科學程序的客觀內容。

  步驟和內容 在中國,按照基本建設的技術經濟特點及其規律性,規定基本建設程序主要包括八項步驟。步驟的順序不能任意顛倒,但可以合理交叉。這些步驟的先後順序是:①編制項目建議書。對建設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初步研究,提出擬建項目的輪廓設想。②開展可行性研究和編制設計任務書。具體論證和評價項目在技術和經濟上是否可行,並對不同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可行性研究報告作為設計任務書(也稱計劃任務書)的附件。設計任務書對是否上這個項目,采取什麼方案,選擇什麼建設地點,作出決策。③進行設計。從技術和經濟上對擬建工程作出詳盡規劃。大中型項目一般采用兩段設計,即初步設計與施工圖設計。技術復雜的項目,可增加技術設計,按三個階段進行。④安排計劃。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送請有條件的工程咨詢機構評估,經認可,報計劃部門,經過綜合平衡,列入年度基本建設計劃。⑤進行建設準備。包括征地拆遷,搞好“三通一平”(通水、通電、通道路、平整土地),落實施工力量,組織物資訂貨和供應,以及其他各項準備工作。⑥組織施工。準備工作就緒後,提出開工報告,經過批準,即開工興建;遵循施工程序,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技術驗收規范,進行施工安裝。⑦生產準備。生產性建設項目開始施工後,及時組織專門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生產準備工作。⑧驗收投產。按照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竣工工程進行驗收(見基本建設工程竣工驗收),編造竣工驗收報告和竣工決算(見基本建設工程竣工決算),並辦理固定資產交付生產使用的手續。小型建設項目,建設程序可以簡化。

  意義 在中國,按照基本建設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基本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程序。遵循基本建設程序,先規劃研究,後設計施工,有利於加強宏觀經濟計劃管理,保持建設規模和國力相適應;還有利於保證項目決策正確,又快又好又省地完成建設任務,提高基本建設的投資效果。7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的有關部門重申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的重要性,先後制定和頒佈瞭有關按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把認真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作為加強基本建設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