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類企業和各經濟組織、行政事業等單位的財務活動進行計畫、決策、控制、考核、監督等工作的總稱。價值管理的一種形式。

  按照管理內容的不同,財務管理可分為:①以資金收支活動為主要內容的行政事業單位等非盈利組織的財務管理;②以資金運動全過程為內容的企業和其他盈利組織的財務管理。在中國,由於對企業資金運動看法不同,因而對企業財務管理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的企業財務管理包括資金、成本、利潤管理;狹義的企業財務管理則不包括資金耗耗費(成本)管理。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財務管理是按照國傢統一的政策法令和規章制度進行的,是一種組織資金運動和處理財務關系的管理活動。廣義地說,社會主義企業和各經濟組織中的資金運動,包括資金的籌措和使用、資金的耗費和增殖、資金的收回和分配。因進行這些活動而發生的經濟關系即財務關系,主要有四個方面:①企業和各經濟組織與國傢之間的財務關系。包括同國傢財政之間的繳款、撥款關系,與國傢銀行之間的存款、貸款關系,和主管部門之間的資金上繳下撥關系。②企業和各經濟組織相互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指企業和各經濟組織相互之間提供商品和勞務,按照等價交換原則支付價款而發生的資金結算關系。③企業和各經濟組織內部各單位之間的財務關系。包括具有特定資金來源的各種不同業務活動之間所發生的資金結算關系,和內部各單位因相互提供產品和勞務而發生的資金結算關系。④企業和各經濟組織與所屬職工之間的財務關系。主要指支付工資、獎金和清算各種欠款而發生的資金結算關系。在實踐中,對財務活動的管理包括:有關籌措和使用企業固定資金、企業流動資金、專項資金的管理,以各種開支和成本管理為主要內容的資金耗費的管理,與組織銷售收入和各種業務收入活動有關的資金收入和分配的管理,與研究各種資金占用形態和各種資金來源渠道構成情況及其相互關系的有關財務收支活動的綜合管理。

  財務管理的任務是:組織資金供應,保證業務需要,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實行增收節支,降低生產耗費,提高盈利水平;合理分配收入,完成上繳任務,調整財務關系;進行財務監督,維護財政、財務制度,提高總體效益。組織財務管理應遵守的原則是:實行計劃指導,體現經濟核算制要求,建立統一領導和分級分口管理體制,貫徹物質利益原則,實現責、權、利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