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成本核算及其有關資料,對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的成本水準、成本構成的變動情況和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原因進行的分析、評價工作。

  全部產品總成本分析 把企業的實際總成本與計畫總成本進行比較,以確定全部產品總成本的升降率的升降額,查明造成其升降的成本專案和產品,並從中找出重點專案和重點產品作進一步分析。計算公式是:

如出現負數,即為超支率。

  可比產品成本分析 可比產品是指本企業以前年度正常生產過的產品,因而其成本具有歷史可比性。其成本降低額和降低率的計算公式是:

如果上述兩個公式的計算結果出現負數,即為可比產品成本超額或超支率。以本年實際達到的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與國傢下達的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指標比較,以確定是否完成降低成本任務,是國傢對企業進行成本考核的主要內容。此外,還應與企業的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進行比較,以確定是否達到企業的預算目標。

  可比產品成本分析,實際是本年的實際成本與上年實際成本之間的比較,它可以反映出今年的成本比上年是降低的還是上升的,以及升降的幅度,有利於從各方面查找原因,區分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總結經驗教訓,改進經營管理,降低物質消耗,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是對本期生產的主要產品,或成本升降變化較大的產品單位成本進行分析。一般包括兩個方面的比較,即:①同生產該產品的歷史先進水平進行縱向比較;②同生產同種產品的國內外的企業進行橫向比較,從中找出差距和存在的問題,研究和制定降低產品的措施。

  成本結構分析 是把總成本作為一個整體(通常用100%表示),對總成本的各構成要素在總體中所占比重的變化進行分析,既可與計劃比,也可與前期比,還可與先進水平比。通過比重分析,可以為降低成本提出具體要求和途徑,以實現成本結構的合理化。

  對企業成本還可以進行專題分析(如原材料成本、各項管理費等)和車間成本分析(如原材料成本、各項管理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