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詩人。生於阿臘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居留日內瓦,與羅曼·羅蘭交往頻繁。茹弗堅持人道主義的反戰立場,曾追隨以茹爾·羅曼為首的一體主義,後受佛洛德的心理分析學說影響,他的詩歌充滿象徵被壓抑的情欲的詞句。1924年皈依天主教,成為虔誠的教徒。這一時期他發表瞭《失去瞭的天堂》(1929)、《婚宴集》(1931)和《血汗集》(1933)。一般認為《血汗集》是他的代表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茹弗在瑞士出版詩選《見證集》和詩集《光榮》(1942)等,晚年發表的詩詩集有《巴黎的聖女》(1952)和《語言》(1952)等。

  茹弗在當代法國文學中被列入天主教詩人的行列。他一貫寫自由詩,他的作品主要表現人的本能和要求超脫紅塵的精神力量之間的矛盾和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