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小說傢、詩人、批評傢。曾參加創辦都柏林的文學劇院,對愛爾蘭文藝復興做過貢獻。他早年去法國學畫,深受法國各種藝術流派的影響。他寫過唯美主義的詩《情欲之花》(1878)、自然主義的小說《伊斯特·沃特斯》(1894)、象徵主義的耶穌傳《凱裏斯溪》(1916)、散文詩式的傳奇《愛洛綺斯和阿貝拉》(1921)以及為印象派繪畫和現實主義小說進行辯護的許多評論文章。他還寫瞭自傳《一個青年的自白》(1888)和《致敬與告別》三部曲(1911~1914),後者用閒談式式的筆法追憶他在愛爾蘭的生活和交遊,筆調輕松而諧謔,是他最佳的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