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活動是少年兒童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刺激因素,根據少年兒童身體發育的需要,科學地誘導他們進行體育鍛煉,有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

  少年兒童體育鍛煉必須根據他們的解剖生理學的特點來進行。

  骨骼方面 少年兒童時期,長骨兩端的骨骺軟骨尚未骨化,骨骼處在生長發育階段,適當的體育活動可使骨骼發育健壯結實。少年兒童期骨骼尚未定型,如缺乏運動鍛煉,骨骼與肌肉肉發育軟弱,身體的負重支架就不穩定,容易在不良姿勢等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各種畸形,如駝背、脊柱側彎等。當已產生畸形時,如及早用矯正體操矯治,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少年兒童進行不恰當的體育鍛煉,常可引起損傷,如過分負重可使骨骺部損傷或過早骨化,過多蹬跳可形成脛骨結節牽拉性骨骺炎,過多滾翻可發生“青年性駝背”等。

  肌肉方面 少年兒童的肌纖維較細,肌肉力量增長較骨骼生長慢,男孩雖比女孩好,但肌耐力仍差。這一時期如經常參加體育活動,肌肉中血液供應可以得到改善,能提高肌肉內合成酶的活性,肌纖維變粗,肌力增強較快,可以加強骨關節的穩定性,身體也可以長得勻稱,防止出現姿勢不良或畸形。

  心血管系統方面 少年兒童的心臟容量較小,但若按每公斤體重相比,仍與成人相近,說明有一定的潛力。但神經系統對心臟的調節尚不完善,心率較快,血壓反應不穩定。因此少年兒童所承擔的負荷量不宜過大,活動時間也不宜過長,憋氣、緊張性、靜力性練習不宜過多,以免心臟長時間負擔過重,得不到恢復,造成心臟過勞。

  呼吸系統方面 少年兒童的肺活量較小,呼吸頻率較快,最大吸氧能力和每次心跳的吸氧量(即氧脈搏)較低,因此宜於進行那些有利於促進胸廓發展和提高呼吸機能的運動,例如跑步、遊泳等。兒童呼吸道抵抗力較弱,容易患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應註意保持呼吸道衛生,養成用鼻呼吸的習慣。經常在戶外進行體育鍛煉的兒童,呼吸系統的適應能力和抗病能力較強,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也大為下降。

  神經系統方面 少年兒童大腦皮層神經活動過程的興奮和抑制不均衡,興奮占優勢,容易擴散,出現動作不協調和多餘動作,註意力不易集中,活潑好動,但也易出現疲勞。由於神經活動過程的靈活性高,神經細胞的物質代謝旺盛,可塑性強,很容易形成適應過程,疲勞也容易消除。根據這些特點,體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應該多樣化,每項活動的持續時間不宜過長,要有適當間歇,且以速度和靈活性練習為主,耐力性和力量性練習要慎重進行。

  此外,體育活動對預防近視眼有積極的意義。根據中國的經驗,除註意學習時的姿勢、照明和用眼衛生等外,如能堅持體育活動和多做眼保健操,有助於改善眼部的血液供應,消除眼肌疲勞,對恢復視力有一定幫助。

  少年兒童時期各種適應能力最強,是全面發展身體素質和發展最大機能潛力的黃金時期,必須十分珍惜。體育活動應以全面鍛煉為主。中國少年兒童喜愛跳繩、踢毽子、跳皮筋、拔河等遊戲,田徑、體操、球類、遊泳、滑冰、越野、爬山等運動亦較盛行。一般在10歲以下時,以改善神經肌肉的協調性為主,並進行適度增加的有氧和無氧代謝能力的訓練;12~14歲時可作進一步增進耐力的訓練。力量訓練宜稍遲,最好至性成熟期進行,不宜過早作專項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