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拳種之一,得名於少林寺,是在中國古代健身術的基礎上,吸收各種武藝之長而形成的中國拳術的一個最有影響的流派,以其剛健有力、樸實無華和利於技擊而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圖1)。

  少林寺在河南登封縣嵩嵩嶽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一說太和二十年)興建。(見彩圖)關於少林拳的源流,1919年出版的《中國體育史》記載,達摩“所創十八羅漢手即為後世少林拳之濫觴”,而1930年出版的《少林武當考》,經過若幹考證,認為這是“附益偽妄之說”,“不足信也”。這種爭議久無定論。達摩,亦作達磨,全名菩提達摩或菩提達磨,南天竺僧,或雲波斯人。後世論述其生平,多從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和唐釋道宣《續高僧傳》之說。自宋《景德傳燈錄》流行後,傳說頗多失實,附會日益增多。近世史傢對史籍所載達摩“遊嵩洛”、“寓止於嵩山少林寺”以及“嘗托茲山”等與少林寺有關的事跡,論說不一。根據《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所記傳略和《中國思想通史》第4卷所作考辨:菩提達摩於“劉宋時來華 ”,“ 初達宋境南越,末又北度至魏”,“至洛陽,曾瞻仰修梵、永寧等寺。此後,他的行蹤不出今河南北部,其卒年當不早於公元525年”。達摩在中國創“一乘宗”教派或稱“欏拁宗”,“到唐初已很衰微,……文獻極少流傳……此宗思想亦不可深考”。有關達摩創十八羅漢手及少林拳一說,多出自明代天啟四年行世的《易筋經》,存疑很多,不可輕信。實事求是的論斷,尚有賴於史籍資料的進一步發掘和考證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嵩山少林寺僧眾傳習拳術、發憤武事的記載,最初見於《舊唐書·稠禪師傳》(圖2)。據《秦王告少林寺主教書 》和唐裴漼《 嵩嶽少林寺碑》所記,唐初,少林寺僧曾幫助唐太宗征王世充,寺僧有功者13人,唐太宗並賜莊田40頃,擴充廟宇,建立僧兵,僧眾達5000多人。少林寺從此進入興盛時期,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養僧兵後,練武就直接與作戰相關連,為少林拳術發展提供瞭非常有利的條件。為瞭提高實戰能力,不僅練拳術、器械,而且也練馬戰、步戰、輕功、氣功等。寺僧還經常邀請各地武術名傢指教,各方武術名人也慕名而至,取經送寶。這樣,少林寺實際上已成為全國會武之地,使它有機會博采眾傢之長,匯集武藝之精華。宋以後少林武術先後匯納瞭宋太祖趙匡胤的長拳、韓通的通背、馬籍的短打等18傢拳法之長,著拳譜於寺,留傳後世。傳說在金元時期,覺遠和尚西出訪師,李叟和白玉峰入寺授技。李傳大、小洪拳、棍術和擒拿,白傳龍、虎、蛇、豹、鶴5拳及氣功。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也曾訪少林寺傳授臨陣實用的棍術。這樣,少林武術就與諸傢流派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經過歷代研練和總結,逐步發展成為有拳法、器械等多種內容、體系完整、套路精湛的武術流派。(見彩圖)

圖2 少林寺僧在練拳

少林寺僧在練少林拳

  少林拳的內容有:①拳術──有單練和對練兩種,單練有小洪拳2路、大洪拳12路、羅漢拳3路、老洪拳1路、炮拳3路、長拳2路、梅花拳2路、朝陽拳1路、通背4路、長護心意門1路、七星拳2路、關東拳2路、青龍出海拳2路、擴身流星拳1路、龍虎豹蛇鶴拳各1路等幾十路,對練的有六合拳6路等;②技擊散打──單練、散打有閃戰移身把、心意把、虎撲把、遊龍飛步、丹鳳朝陽、十字亂把、老君抱葫蘆、仙人摘茄、葉底偷桃、腦後砍瓜、黑虎偷心、老猴搬枝、金絲纏法、迎門鐵扇子、拔步炮、小鬼攥槍等百餘種;③氣功──有少林易筋經、小武功、混元一氣功、陰陽氣功等;④器械──單練、對練、槍刀劍棍、長短軟硬十八般兵器一般都有,但以棍術為最著名。少林拳的套路結構緊湊,動作樸實健壯而敏捷,攻防嚴密,招勢多變,力量的運用靈活而有彈性,著眼於實用,不練花架子,具有很多攻防特色。

  少林拳首先要求練好基本功,即站樁。樁有馬步樁、椅子樁、丁字樁等,同時也練視、聽、抓、拉、推、舉、踢等。“拳打一條線”是少林拳最鮮明的一個特點。身法有八要,即起、落、進、退、反、側、收、縱。套路直來直往,動作樸實有力,各種套路演練均在一條線上,現在少林寺千佛殿上練拳留下的腳窩就是明證。手眼身法步的要求是:手法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滾出滾入運用自如;眼法以目註目,以審敵勢;身法起橫落順,著重掌握重心,不失平衡;步法進低退高,輕靈穩固。在使用的方法上,要求藏而不露,內靜外猛。戰術上善於聲東擊西,指上打下,佯攻而實退,似退而實進,虛實兼用,剛柔相濟,乘勢飛擊,出手無情,擊其要害。所以拳諺用“秀如貓,抖如虎,行如龍,動如閃,聲如雷”來形容其變化多端的戰術。在動、靜、呼吸、運氣、用氣方面,也有其特點。如拳訣說:“拳打十分力,力從氣中出,運氣貴乎緩,用氣貴乎急,緩急神其術,盡在一呼吸。”在演練時強調一個套路要一氣呵成,要做到肩與胯、肘與膝、手與足的外三合和心與意、意與氣、氣與力的內三合,形成內外一體。用鼻呼吸,集中勁力,必要時用嘴配合發出吼聲,以威懾對方,打出迅雷不及掩耳的爆發力,克敵制勝。

  少林寺白衣殿南北山墻上各有一幅寺僧練武的壁畫,稱為“拳譜”,是清朝末年繪制的,有六合拳對練和各種器械對練,生動記述瞭寺僧練武的情景,突出瞭少林拳手眼身法步的特點和攻防要領。

  少林寺和尚歷代苦練拳法,因武藝高強多次被征參加戰事。明代天啟年間建有少林觀武碑,現存少林寺,上面記載著少林拳的技術特點和作用。又據《中國體育史》介紹,“少林拳即俗所稱之外傢,其術以搏人為主”,“而外傢之中,流派至雜。……不外陰勁陽勁二派……或即世俗所言之南北二派,北派尚剛,南派尚柔……故拳術斯分剛柔之別”。南派重拳,尚短手,北派重腿,尚長手,即所謂“南拳北腿”。

圖3 少林拳在日本盛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少林寺所在的登封縣建立瞭業餘武術學校,成立瞭少林拳研究小組,搜集到一些民間珍藏的拳譜,挖掘出一些瀕於絕傳的拳術和器械套路,並培養瞭一批練少林拳的骨幹和教練員,多次參加全國武術比賽,並在節日舉辦武術表演等。當地群眾男女老幼練武,已經蔚然成風。少林拳在國外,特別是在日本也很盛行(圖3)。日本少林寺拳法聯盟及其他國傢少林拳愛好者曾頻頻來華訪問少林寺。少林拳這個古老的拳種,現在正在為傳播各國友誼、增強人民健康而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