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遊泳的比賽專案之一。20世紀30年代初,有的運動員為瞭提高蛙泳的速度,在劃水結束後把臂提出水面,兩臂從空中向前擺進,好象蝴蝶展翅的樣子,因而被取名為蝶泳(圖1)。當時這種新的遊泳姿勢經常和蛙泳作為同一專案,統稱為俯泳,在一起進行比賽。直至1956年,奧運會才把蝶泳和蛙泳分開,作為獨立專案進行比賽。此後,為瞭使蝶泳技術得到迅速改進和提高,在蝶泳規則中增加瞭可以在垂直面進行上下打腿的規定,這樣就為蝶泳的變種海豚泳參加正式比賽提供瞭依據。海豚泳是以模仿海豚的的遊泳動作而得名。海豚有半月形的尾鰭,遊進時利用軀幹和尾鰭做上下的波浪動作來推動身體前進,遊速很快。海豚泳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20世紀30年代美國運動員曾采用海豚泳的技術創造過好成績,因當時受規則的限制,未被列入比賽項目。規則修改後,僅僅幾年的時間海豚泳就代替瞭原來的蹬腿蝶泳。1957年,匈牙利運動員G.圖姆佩克采用海豚泳以1′3″4的成績第1個創造瞭100米蝶泳的世界紀錄。在競技遊泳發展史上,可以說從來還沒有象海豚泳這樣發展得如此順利和迅速的。

圖1 蝶泳

  海豚泳和蹬腿蝶泳的臂部動作基本結構是一樣的,主要區別在於腿部動作。遊蹬腿蝶泳時,由於收腿產生阻力,影響動作的連貫性和前進速度。而海豚泳采用波浪式的上下打腿動作,動作連貫,前進速度比較均勻。由於海豚泳技術比較先進,現在已為廣大蝶泳運動員所采用。

  現代蝶泳(指海豚泳)的基本動作是,兩臂入水後向外分開時手心轉向側外,然後轉向側下進行劃水,這時保持高肘姿勢,使手和小臂形成較好的對水位置,並開始由前向後,由外向裡劃水,劃至腹下時肘關節彎屈程度達到最大,兩手相距很近。接著向後向外推水結束臂的劃水動作。兩手在大腿兩旁借助於劃水的慣性出水,兩臂從空中繞半圓形向前移,至前方伸直入水,入水點與肩同寬。腿部動作,兩腿並攏進行波浪形的上下打水。腿打水時,由軀幹發力,大腿下沉,膝關節彎屈,使小腿和腳面向後對準水,然後用力向後下方壓水。當小腿和腳向下壓水時,及時抬起大腿,形成鞭狀的打水動作,連續不斷地推動身體前進。蝶泳的手臂和腿的配合動作為1:2,即臂劃1次水,腿打2次水,在臂入水時打第1次腿,臂劃水至後部時打第2次腿,同時抬頭吸氣(圖2)。

  現代蝶泳的技術特點之一,是在遊進時身體呈波浪形。這對其他遊泳姿勢來說,被認為是不合理的。但是蝶泳卻成功地利用波浪動作來推動身體前進。正因為如此,曾經有人主張在蝶泳中采用大波浪的遊進動作,而且在歷史上有的運動員已經獲得成功。但從近些年的技術發展趨勢看,許多優秀的蝶泳運動員均采用小波浪形的遊進動作。

  蝶泳的打腿速度是競技遊泳中最快的一種,它的雙臂劃水力量也是競技遊泳中最大的一種,如果它的運動成績再迅速提高,就可能取代自由泳而成為世界上最快的遊泳姿勢。但它至今還未能超過自由泳,原因可能是它的推進力量與自由泳相比還是不均勻。兩臂同時劃水,雖然能產生很大的推進力,可是在移臂時速度迅速下降,這種不均勻的前進速度,必然消耗更多的能量,影響運動成績進一步提高。

  50年代以來,美國、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亞、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瑞典等國的蝶泳成績比較突出。目前的世界紀錄,男子100米 (54″15)是瑞典運動員P.阿爾維德松創造的,200米 (1′58″21)是美國運動員C.比爾茲利創造的。女子100米 (59″26)和200米(2′06″37)均為美國運動員M.馬爾所保持。蝶泳在中國早年進步較快,60年代初,中國選手以100米59″1的成績列為世界第6位。近年來與世界紀錄的差距加大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