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古老的捕魚方法。在中國出土的新石器時代文物中,就有骨質的魚鉤。釣魚還是一種有趣的文化活動和有益於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中國明代醫藥學傢李時珍認為垂釣可消除“心脾燥熱”。現在,也還有人把釣魚作為醫治神經衰弱或某些慢性病的輔助療法。

  釣魚的主要工具有竿、線、漂子、墜子、釣鉤以及其他附屬工具如魚護(裝魚用)、抄網(釣到大魚時,為防止提出水面時掙脫,可用抄網將魚抄起)等。

釣魚

  魚竿種類很多,有竹制的,葦制的,金屬的以及人工合成材料的。根據用途又分手竿、海竿和拉砣(將系有墜子和魚鉤的長線甩至水中釣魚不用魚竿)。手竿的魚線長度一般與竿身相仿,因此甩出魚鉤的距離受限制。海竿不長,但竿上有輪子,可繞數十米以至更長的魚線,適合在寬闊的水域使用。一般的手竿大都是竹制的。竹制竿要求輕巧、細直、彈性適中。常見的有3節、4節、5節、6節等規格。最前端的一節叫“梢子”,是用毛竹劈開削成鼠尾狀,有的在前端用線纏繞,尖端有一線圈,以便掛結魚線。梢子以下每節竹竿的直徑逐節增大,有的可拔下,套裝成1根或2根竹竿,放進佈袋,便於攜帶。葦竿的特點是輕巧,但彈性和堅固程度都不如竹竿。

  尼龍魚線有粗細不同的規格,直徑越粗拉力愈強。魚線應柔軟、粗細均勻,無傷痕為上品。漂子以下的線稱“水線”,可測量水的深淺。漂子亦稱“浮子”。根據漂子的動靜,可知魚兒是否上鉤。與手竿配合使用的漂子有立漂和睡漂兩大類。立漂僅有一個,睡漂是由許多漂子組成,魚線穿過其中,隔一段距離穿一個漂子。一般的睡漂,可用鵝或鴨的翎毛毛管,拔去軟毛,取其毛管實心部分,截成長1厘米左右的小段,穿在魚線上。立漂多以塑料制成,白色管狀的漂子上部,間隔塗以紅、黑兩色,便於垂釣者觀察。立漂中還有一種風漂,上端尖細,在風天使用,穩定性較好。漂子的浮力有大有小,配合不同重量的墜子和魚鉤使用。墜子用錫或鉛等金屬澆鑄而成,大多為扁圓形,固定在靠近魚鉤上方的線上。其用途是使魚鉤能甩至目標,並迅速下沉。

  魚鉤的種類很多,一般分單鉤(1個魚鉤上隻有1個鉤尖)、復鉤(有2~3個鉤尖)和特殊鉤(彈簧鉤、羽毛鉤、擬餌鉤等)3類。鉤尖均有倒刺,防止鉤上的魚脫鉤。不同的鉤適合釣不同品種的魚。單鉤類中的圓形鉤,鉤軸(即鉤身)較短,鉤的彎度呈半圓形,尖刺內傾(與軸平行),比較適於釣嘴大的魚。長形鉤,鉤軸較長,尖刺短,鉤尖向內或向外傾,適合釣小口魚類。角形鉤底部彎成角形,鉤尖與軸近於平行,適合釣性情較猛的中小型魚。歪嘴鉤,鉤底彎成銳角,不易折斷,適合釣鰻魚、鯊魚等掠食性魚。復鉤適合釣兇猛力強的大魚。特殊鉤一般都是用來釣遊速快的海魚。中國生產的魚鉤一般以一個鉤的長度來定名,如4分鉤、6分鉤。國外產品一般以鉤軸截面直徑的粗細分號,號數越小直徑越粗,鉤也越大。

  一年四季均可釣魚,但一般春秋兩季最為合適。夏季炎熱,應在清晨及傍晚涼爽時下鉤。冬天冰上釣魚也別有一番風味。魚餌種類很多,最普通的是蚯蚓、紅蟲、面食(玉米粉和面粉摻合蒸熟),也有用小蝦、小魚、青蛙、草葉的。根據各種魚類的胃口用不同的魚餌,才能使魚上鉤。

  釣魚被列為國際體育比賽項目,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釣魚的國際體育組織是"國際釣魚運動聯合會"成立於1952年,並制訂瞭競賽規則和競賽項目,定期舉行世界釣魚技術錦標賽。世界上不少國傢都有釣魚比賽,有比釣得多的,有比魚鉤甩得遠的。中國雖未舉行過全國性的釣魚比賽,但也有小規模的比賽活動。天津市在60年代曾舉行過職工釣魚友誼賽。(見彩圖)

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