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專業文獻情報機構。前身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中心,是1983年 5月由原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成立於1955年12月)、情報研究室、中醫古籍出版社合併而成的。1986年改今名。該所是全國中醫藥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主任單位,也是世界衛生組織所屬傳統醫學情報中心。其職責是:聯繫和組織全國中醫藥專業圖書館和情報機構的業務協作;收集、整理和提供國內外中醫藥資訊,為科研、教學和臨床提供廣泛的資訊服務和文獻服務;培養中醫藥圖書情報碩士研究生,整理和出版中醫古籍。<

  該所設有情報研究室、文獻檢索研究室、中醫典籍研究室、《中國醫學文摘》(中醫)編輯部、《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編輯部、中醫古籍編輯部、采編室、書刊流通室、期刊資料室、聲像資料室、出版部、發行部等15個業務部門以及其他 5個職能處。1990年底該研究所共有工作人員162人,其中專業人員124人,具有高級技術職稱者27人。

  圖書館1990年底有館藏圖書32萬冊,其中中醫古籍6萬多冊(包括珍善本醫書2萬餘冊,為中國收藏中醫古籍善本最豐富的單位);收集有國內外醫學期刊 2000餘種,其中中國版中醫期刊 230多種,外文版中醫期刊70餘種。該館組織編輯的《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收錄瞭全國113個大型圖書館所藏1949年前出版的中醫圖書12124種。此外還組織 23 個中醫圖書情報單位共同編輯瞭《中國科技期刊中醫藥文獻索引(1949~1986)》,收錄瞭1949年以來出版的 470種科技期刊中發表的中醫藥文獻13萬餘篇。

  該所廣泛收集國內外中醫藥科技信息,開展專題情報和戰略情報研究,為領導決策、對外交流、課題招標、成果鑒定、臨床醫療、學科建設等提供情報服務。1960年起創辦《中國醫學文摘》(中醫)(原名《中醫文摘》),對全國 140多種期刊的中醫文獻進行文摘報道。1978年創刊的《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以綜述、文摘、全文翻譯等形式報道世界各國生物醫學刊物上發表的中醫藥學文獻。此外該所還編印瞭《中醫藥參考資料》、《中醫藥動態》、《艾滋病參考資料》、《中醫藥快報》、《中醫中西醫結合婦產科情報資料》等內部刊物。該所於80年代初開始進行電子計算機中醫文獻檢索系統的研制。1982年編成的《中醫藥學主題詞表》已被生物醫學部門廣泛采用。該所建立的“國內外針灸針麻經絡文獻分析檢索系統”數據庫有中、英文兩個文本,存儲瞭中、英、德、法、日等 10個文種500多種生物醫學刊物所發表的針灸、針麻、經絡方面的文獻,已向國內外提供服務。1990年建立的“中醫藥學文獻檢索系統”數據庫收錄瞭1984年以來國內公開出版的 300多種生物醫學刊物上有關中醫、中藥、針灸、氣功、按摩和養生等內容的文獻,1990年底已存儲 6萬多篇文獻,此外,該所還建立瞭中醫藥的報刊新聞庫和組織機構知名學者庫。

  由該所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的支持下牽頭組織的全國中醫藥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是一個中醫藥圖書情報協作網,下設辦公室和4個專業分委員會,在全國6個地區設有地區性工作委員會,出版有《中醫藥圖書情報》雙月刊。 中醫研究院圖書情報研究所所屬的中醫古籍出版社是一傢以影印中醫古籍為主要任務、同時也出版現代中醫著作的專業出版機構。曾出版《珍本醫籍叢刊》、《中醫養生叢書》、《中醫珍本叢書》、《四庫全書醫傢類》等系列叢書,80年代末,每年的出書量達100餘種。(見彩圖)

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