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時期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文獻館專門委員會委員陳垣為整理清代宮中散亂檔案而擬制的工作方法。1925年10月提出,共 8條。內容:①分類。或按檔案種類分;或按形式分,如紙樣格式,長短大小、顏色紅白、成本的、散頁的;或按文字分,如漢文、滿文、蒙古文。②分年。把同年的同類檔集中在一起,再按月日先後集中。③分部。即把檔案歸入各部署檔內,如兵部檔案、禮部檔案等。④分省。即把各省來的文件歸入各省名下。⑤分人。即把各省總督、巡撫所來的文件歸在各人名下。⑥分事。。凡屬同一事的有關文件集中在一起,按年月日排列。⑦摘由。完成上述分析工作後,把每一文件的事由摘出來,記錄在目錄卡上,以使查閱者先知其大概。⑧編目。即把整理好的檔案編成幾種總目,使用時隻要查總目,便能依類尋出所需檔案。他還提出“秤不離砣”作為當時整理檔案的基本要求,即不能把寫有年月日的包紙輕易與檔案原件分散移動,以防止損壞檔案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