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學圖書館的前身為1896年建於上海的南洋公學藏書樓。辛亥革命後改稱南洋大學堂藏書室。校慶20周年前夕,由校長唐文治、校友蔡元培、黃炎培等組織募捐,於1919年10月建成新館,命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圖書館。1921年更名為交通大學圖書館。1925~1936年間,杜定友先後任圖書部主任、圖書館主任。抗日戰爭期間,圖書館隨校多次搬遷,館藏損失嚴重。1956年,交通大學遷西安新校址,圖書館大部分工作人員和藏書隨校西遷。1957年9月,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地。同年,原西安動力學院撤銷,藏書並入交通大學圖書館。1959年9月,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上海部分單獨建校,圖書館相應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 見上海交通大學包兆龍圖書館)。

  到1990年12月館藏167萬冊(件),其中外文書刊占三分之一。過期期刊8892種,現期期刊3954種,年進書量6萬冊。已形成理、工、管、文結合,以機械、動力、電氣和電子工程為重點的多學科藏書體系,尤其註重收藏反映世界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的外文原版圖書和期刊,15種有百年以上歷史的世界著名科技期刊從創刊號迄今全套入藏。還收藏相當數量的科技報告、論文、成果、樣本、專利、標準以及視聽、縮微資料。該館與美國哈佛大學、俄亥俄大學、日本金澤工業大學建立有長期協作關系,同10個國傢和地區的59個單位進行資料交換。

  1988 年 9 月該館與美國俄亥俄大學圖書館在日本金澤工業大學圖書館的協助下聯合主辦並在該館召開瞭“圖書館新技術應用國際學術討論會”,會後該館編輯出版瞭會議文集,收錄論文、報告74篇。

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

  該館館舍面積11189平方米,設4個借書處,年外借38萬冊次;11個閱覽室,年閱覽讀者65萬人次,大多采用開架管理方式,每周開放74小時。重視書刊的流通管理和宣傳輔導。圖書館為本校學生、研究生開設瞭“文獻檢索與利用”選修課,開展科技情報檢索服務與研究。擁有微型計算機、照相、復印、視聽、縮微等現代技術設施,計算機化的“西文圖書采編系統”、“圖書流通管理系統”、“中文圖書編目系統”、“縮微膠卷檢索系統”、“期刊聯合目錄系統”和“NTIS光盤檢索系統”相繼投入應用。

  全館設置 7個業務室和國傢教育委員會西安交通大學外國教材中心圖書室。1990年12月,有工作人員136名,其中任高、中級專業職務者36名。主要出版物有:《高校理工科科技情報檢索課程教材》、《西北高校圖書館通訊》、館刊《圖書館與讀者》、《陜西地區外文圖書聯合目錄》等。為本校開辦2年制科技圖書情報專修科,承擔國傢科委等委托的科研項目“學科分類與代碼”、“自然科學學科分類法研究及其應用”的研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