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刊物中描述文獻內容特徵( 文獻提要 )的條目(也包括題錄部分),是一種文獻著錄的結果。根據國際標準ISO214-1979(E)的規定,文摘是“一份文獻內容的縮短的精確表達而無須補充解釋或評論”。中國國傢標準GB3793-83 規定,文摘是“對文獻內容作實質性描述的文獻條目”。具體地說,文摘是簡明、確切地記述原文獻重要內容的語義連貫的短文。一系列文摘條目有序排列,即構成文摘雜誌(見情報出版物),它是比目錄式檢索刊物更為有用的檢索工具。“文摘”一詞來源於拉拉丁語“refere”,系“通告”、“轉達”、“報告”之意。根據中國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1 世紀,西漢著名學者劉向就進行過書籍提要的編纂工作。18世紀80年代,中國完成最富盛名的經典文摘《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1830年世界上第一本科技文摘雜志《藥學總覽》在德國問世。從此,各國相繼出版文摘雜志,它已成為目前最常見的情報刊物之一。

  在情報工作中,“文摘”的含義通常有二:一指文摘類檢索刊物,例如《化學文摘》、《電工文摘》,此處文摘是文摘雜志的簡稱;另一指文摘類檢索刊物中的文摘條目。嚴格地說,文摘指的是後者,即單篇文獻的摘要(包括必要的著錄項目)。

  文摘按其內容,可分為3種類型:①報道性文摘,概括敘述原文獻中的重要事實情報,包括研究對象、工作目的、主要結果,以及與研究性質、方法、條件、手段等有關的各種資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原文獻,字數多為500~800。②指示性文摘,指明原文獻的主題與內容梗概,為讀者查檢和選擇文獻提供線索。指示性文摘又稱“簡介”,一般在200字以下。③指示-報道性文摘,兼具報道性文摘與指示性文摘的特點,一般為300~500字。文摘還可按編寫人員分為作者文摘(文章作者自作的摘要)和文摘員文摘(專人摘作的文章提要);也可按表現形式,可分為文章型、電報型和邏輯型3種。

  文摘條目通常由題錄 (題名、著者、期刊名稱、出版年、卷、期、頁碼、語種)、文摘正文和補充項目(參考文獻、插圖、表格的數量,文摘員姓名等)組成。

  文摘條目及文摘雜志具有報道、檢索、示址、參考和交流等功能,是開展情報交流的重要手段。其主要作用有:①幫助讀者迅速準確地鑒別一篇文獻的內容,決定其取舍;②能從中取得足夠情報時,可免於查閱一次文獻,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瞭原文;③幫助讀者克服語言上的障礙,節省查閱文獻的時間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