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源與資料宿之間通過一個或多個資料通道或鏈路、共同遵循一個通信協議而進行的資料傳輸技術的方法和設備。在情報技術中,主要用於電腦與電腦或電腦資料庫之間、電腦與終端之間、終端與終端之間的資訊通信或情報檢索。典型的資料傳輸系統由主電腦 (host) 或資料終端設備 (DTE-data terminial equipment)、資料電路終端設備及資料傳輸通道 (專線或交換網)組成。資料的傳輸過程是DTE把人們要傳送的文字、圖像或語言資訊經機電轉換、光電電轉換或聲電轉換的人機接口變成設備內的電信號,再通過DCE 變成適合信道傳輸的信號送到數據傳輸信道。接收端的 DCE將線終信號還原後輸入計算機,最後還原成文字、圖像或語言信息(圖1)。

圖1 典型的數據傳輸過程框圖

  數據終端設備 隸屬於通信網用來發送或接收數據或收發兩用的設備。它的分類,按人機聯系方式可分接觸(如鍵盤)、語音或圖像終端;按傳輸方式可分同步、異步終端,並可按傳輸速率分類。在情報數據傳輸中,常用的DTE有視覺顯示器、電傳打字機和傳真機。國外還推出智能用戶電報終端(TTX-Teletex)。

  數據傳輸網絡 是由數據終端設備、數據電路終端設備、數據交換設備和傳輸信道組成的傳輸系統,以某種拓撲形式通過各種接口電路相互連接而成的一種網絡。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必須遵循某一共同的通信協議。網絡的功能是保證網絡內各終端間數據的正確傳輸和交換。典型的數據傳輸網絡除采用專線組成的專用網外,還采用公共通信網,主要有公眾電話交換網(PSTN)和公眾數據網(PDN)。國外已在發展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

  網絡結構 可按幾個方面進行分類:按傳輸距離可分局部網和廣域網;按拓撲形式可分總線網、星形網、環形網、樹狀網和網狀網(圖2); 按交換方式可分信息交換、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

圖2 按拓撲形式分類的數據傳輸網絡結構

  通信協議 是網絡涉及的各通信設備在通信傳輸中必須共同遵循的一種規程,它的功能是保證數據在傳輸前最佳路由的選擇、信道或鏈路的建立和建立後信道的同步和維持以及數據在轉移過程中格式和順序的正確、流量的控制、差錯的檢出和糾正等。不同的通信網絡均有各自不同的通信協議,在計算機通信中不同型號的計算機也采用各自的通信協議。同步串行鏈路協議有:美國IBM的二進制同步通信(BSC)和同步數據鏈路控制(SDLC)、DEC的數字數據通信電文協議(DDCMP)、UNIVAC公司數據鏈路控制(UDLC)、BURROUGH 公司數據鏈路控制 (BDLC)、美國國傢標準ANSI的先進數據通信控制協議 (ADCCP)等。異步串行鏈路協議是一種由起單元、信息單元和止單元組成的起止方式。其中除起單元占1個單元外,信息單元根據不同電碼從5單位至8單位而不同,止單元占 1或1.5或 2個單元可選用。異步方式主要用在終端與計算機或終端與終端之間的通信。同步方式則用在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目前國際上常用的同步協議有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開放系統互連(OSI)、高級數據鏈路控制(HDLC)和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的CCITTX.25協議等。

  接口電路 數據傳輸網絡中的接口電路是指該網上各種硬件設備相互連接的界面,它的功能是完成相互連接設備在通信時要求實現的相互控制、信號轉換和阻抗匹配,諸如操作順序控制、啟停控制、電號轉換、碼型轉換、速率轉換和規程轉換等。典型的電路如DTE 與DCE間不同標準的CCITT V.10、V.11、V.24和V.28等。DCE與信道間不同調制速率和調制方法的CCITT V.21、V.22、V.23、V.25、V.26、V.27、V.29、V.32、V.33 及 X.20、X.2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