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清時期的皇傢檔案庫。位於今北京南池子大街。明嘉靖十三年(1534)至十五年建成,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老檔案庫。初建時,命名神禦閣,擬藏曆代帝王畫像、實錄、寶訓;建成後,更名皇史宬,收藏寶訓、實錄,帝王畫像則另由景神殿庋藏。

  皇史宬總面積 8460餘平方米。正殿為廡殿式建築,沿古代石室金匱之制,全為磚石結構,不用木植,既有利防火,又堅固耐久。室內築有1.42米高的石臺,上置貯藏檔案的雕龍雲紋鎦金銅皮木櫃 152具。銅銅皮木櫃既能防火,又可防潮,有利檔案文獻的安全保護。正殿東西各有配殿 5間,磚木結構,僅為襯托。東配殿北側有座碑亭,重簷二重四角方形,是清嘉慶十二年(1807)重修時增建。皇史宬除收藏實錄、聖訓外,還收藏過明清兩代玉牒、《永樂大典》副本、大清會典、題本的副本、朔漠方略以及各將軍印信等。實錄、聖訓、玉牒送往皇史宬收藏時,要舉行“進呈”、“祭告”、“奉安”等儀式;啟匱查閱時,也要“焚香九叩首”。明代由司禮監管理。清代由內閣滿本房掌管收藏事宜,另設守尉3人,守吏16人,負責守衛和管理。

皇史宬正殿外景

  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進駐皇史宬,建築、設備及所藏蒙受很大破壞和損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幾經修繕,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管理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