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建立的負責收集和保存本國出版物,擔負國傢總書庫職能的圖書館。國傢圖書館一般除收藏本國出版物外,還收藏大量外文出版物 (包括有關本國的外文書刊),並負責編制國傢書目和聯合目錄。國傢圖書館是一個國傢圖書館事業的推動者,是面向全國的中心圖書館,既是全國的藏書中心、館際互借中心、國際書刊交換中心,也是全國的書目和圖書館學研究的中心。

  簡史 國傢圖書館有悠久的歷史。中國西周的盟府、秦代代阿房宮的藏書可視為古代國傢圖書館的雛形。西方的國傢圖書館源於中世紀的皇室圖書館。法國國傢圖書館是歐洲較早建立的國傢圖書館,其前身為14世紀的皇傢圖書館,1792年改名為國傢圖書館。1795年,法國國民議會宣佈以前為國王所有的圖書館歸國傢所有,並賦予國傢圖書館擔負收集和保存全國所有出版物呈繳本的任務。到19世紀,世界上有20多個國傢先後建立瞭國傢圖書館。德國、英國、荷蘭、瑞典、丹麥、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的國傢圖書館都是在這一時期建立或奠定基礎的。

  1800年,美國國會圖書館成立,1814年藏書僅為3000冊,1867年開始享有接受出版物呈繳本的特權,到1875年館藏增至30萬冊,逐漸成為美國的國傢圖書館。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的前身是彼得堡的魯勉采夫博物館,1861年遷至莫斯科,次年開放,十月革命後逐漸成為蘇聯的國傢圖書館,1925年更名為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進入20世紀以後,許多國傢都建立瞭國傢圖書館。例如,中國的北京圖書館建於1910年,澳大利亞國傢圖書館建於1923年,加拿大國傢圖書館於20世紀50年代建立。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建於1948年。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許多國傢的國傢圖書館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逐步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到1985年底,全世界共有106所國傢圖書館,從藏書量和圖書館員的數量看,世界上最大的國傢圖書館是美國國會圖書館和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法國國傢圖書館、中國國傢圖書館(即北京圖書館)、英國不列顛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傢圖書館、加拿大國傢圖書館、比利時皇傢圖書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奧地利國傢圖書館等也都是世界著名的國傢圖書館。

奧地利國傢圖書館

  類型 國傢圖書館主要有 4種類型:①公共性的中央圖書館,具有公共圖書館的性質,但側重於為科學研究服務。如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法國國傢圖書館、中國國傢圖書館、英國不列顛圖書館、澳大利亞國傢圖書館等。②國會圖書館兼作國傢圖書館。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等,都設有相應的研究機構,專門為國會提供服務,但同時也履行國傢圖書館的職能。③大學圖書館兼作國傢圖書館。如1482年建立的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1811年建立的挪威奧斯陸大學圖書館,1640年建立的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圖書館等,都兼作為該國的國傢圖書館。④科學圖書館兼作國傢圖書館。如羅馬尼亞科學院圖書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和美國國立農業圖書館等,都兼作事實上的國傢圖書館。羅馬尼亞1955年在佈加勒斯特另建瞭一所大型綜合性的公共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將其作為國傢圖書館,但科學院圖書館仍是國傢圖書館之一。

  職能 國傢圖書館是一個國傢圖書館事業的核心,其主要職能是:①完整、系統地搜集和保管本國的文獻,從而成為國傢總書庫。②為研究和教學采選外國出版物,使其擁有一個豐富的外文館藏。③ 開展科學情報工作,為科學研究服務。④編印國傢書目,發行統一編目卡片,編制回溯性書目和聯合目錄,發揮國傢書目中心的作用。⑤負責組織圖書館現代技術設備的研究、試驗、應用和推廣工作,開展全國圖書館網絡化的設計、組織和協調工作,在推動圖書館實現現代化中起樞紐作用。⑥為圖書館學研究搜集、編譯和提供國內外情報資料,組織學術討論,推動全國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⑦代表本國圖書館界和廣大讀者的利益,參加國際圖書館組織;執行國傢對外文化協定中有關開展國際書刊交換和國際互借工作的規定;開展與國際圖書館界的合作與交流。

  服務對象 國傢圖書館多屬於研究圖書館,服務對象主要是科學研究人員。各國都根據自己的國情作出瞭具體規定。例如,中國國傢圖書館──北京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科學研究部門和重點生產建設單位;美國國會圖書館主要為國會服務,即為國會各委員會、議員及其工作人員提供情報資料,協助制定法律,解答有關咨詢;法國國傢圖書館是一所規模較大的人文、社會科學圖書館,根據法國政府1977年政令,規定該館為研究圖書館,讀者對象大部分是研究人員;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主要是為蘇共中央、政府、機關、科學和其他機構提供圖書、書目和情報服務;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國會、政府機構,年滿20歲的日本國民也可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