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西方國傢的新聞學理論觀點。研究新聞傳播活動規律、新聞事業的管理體制和新聞工作的基本原則。

  西方在資本主義社會建立以前,古老的新聞理論是集權主義理論(Authoritarian Theory)。它是16、17世紀文藝復興後期封建社會的產物。這種理論承認封建君主等特權階級對報刊享有絕對的統治權,把報刊當作維護特權階級的統治和發號施令的重要武器,嚴禁報刊批評政府。封建統治者有權頒發或撤銷出版報刊的特許狀,並有權監督報刊的活活動和檢查報刊的內容。集權主義理論淵源於古希臘哲學傢柏拉圖、意大利政治傢N.馬基雅維利、英國哲學傢T.霍佈斯等人的思想和學說,他們主張維護封建等級制度和專制主義,認為國傢應該嚴格控制意見和議論,並以種種理由為特權階級的專斷行為辯解。

  在封建主義統治時期,資產階級利用報刊反對封建統治,爭取民主權利。他們為爭取出版自由所進行的鬥爭,在歷史上起過積極的、進步的作用,促進瞭近代資產階級報業的發展。

  在資產階級革命中,適應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要求,和資本主義經濟的自由競爭,產生瞭新聞學的自由主義理論。這種理論起源於17、18世紀英、美一些著名啟蒙思想傢的學說,視新聞自由為天賦人權,認為人的理性能辨別是非善惡,強調個人自由和個人判斷的優越性,提出“觀念的自由市場”和“自我校正過程”等基本概念,反對政府控制和操縱報刊。自由主義新聞理論是自由競爭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的反映。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從自由競爭向壟斷的發展,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傢英、美等國急劇發展瞭國傢壟斷資本主義,新聞業的壟斷程度也日益加深。在這種歷史條件下,自由主義理論已不大適應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需要,於是出現瞭社會責任論。社會責任理論修正瞭自由主義理論,主張政府可以“幹預和控制”報刊,報刊則要承擔“社會責任”。這種理論實質上反映瞭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適應瞭國傢壟斷資本主義的需要。

  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促進瞭新聞傳播工具的發展。廣播、電視、通信衛星等新興傳播工具相繼問世,改變瞭世界新聞事業的面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西方新聞學界廣泛地開展瞭大眾傳播學的研究。大眾傳播學的研究范疇比新聞學寬。

  20世紀60年代以來,西方新聞理論還出現瞭一些較有影響的流派。其中主要有新新聞學、調查新聞學、精確新聞學和發展新聞學。

  新新聞學 60年代中期出現於美國,創始人為T.沃爾夫。新新聞學提倡:①新的非小說體;②有選擇的新聞報道;③有所提倡的新聞報道。這種理論反對傳統的新聞采訪和新聞寫作的方式,主張精確地采訪與暴露公共問題,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寫記實性的散文。新新聞學學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人們對美國社會現實不滿的傾向。

  調查新聞學 70年代美國“水門事件”之後開始流行的一種新聞學流派。調查新聞學認為新聞記者不應簡單地記錄歷史,而應主動地書寫歷史;不僅要調查報道某個特定的罪犯或揭露醜聞,還應對社會體制中的某些問題進行系統的調查。

  精確新聞學 最早見於美國新聞學者邁耶的著作《精確新聞學》。這種學派認為,傳統的搜集和加工新聞信息的方法已經過時,因為這種方法總是追求瞬息即逝、聳人聽聞的事件,不能對事件作出準確的評介。他們主張廣泛使用現代社會學及其他人文科學的研究方法,例如輿論測驗、內容分析等定量分析的方法,以保證新聞分析的精確性。

  發展新聞學 一些發展中國傢不滿西方大國通訊社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新聞價值觀,片面地渲染戰爭、政變、災禍、犯罪和貧窮等類的新聞報道,於是提出瞭發展新聞學這一理論。他們認為新聞報道應該著眼於有利於國傢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事件,強調正面的、深入的和解釋性的報道,不僅要註意事件的發生,而且還要瞭解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過程。

  

參考書目

 W.施拉姆等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譯:《報刊的四種理論》,新華出版社,北京,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