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代木簡。1930~1931年,中國、瑞典學者合組的西北科學考察團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河流域的漢代烽燧遺址中發現,約1萬餘枚。1973~1974年,甘肅居延考古隊在破城子(居延都尉所屬甲渠侯官治所遺址)和肩水金關遺址等地進行試掘,又獲漢簡近2萬枚,其年代起自西漢中期,訖於東漢後期。為屯戍吏卒所遺留。從形制上看,大多數是木簡,隻有少數為竹簡,還有牘、觚、符、券、檢(有覆蓋文書、書信用的,也有封存物件用的)、簽等。其中一件東漢和帝永元年間的兵物簿,由77根木簡簡被兩道麻繩編連成策,出土時編綴形式保存完好。從內容看,主要是公傢的各種文書和簿籍及私人書信、歷譜、醫方、占書、九九表、字書等,是研究中國漢代邊防設施、屯田制度、兵制、官制、行政制度以及當時社會的經濟、文化和階級關系的重要資料。1930年發現的木簡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為《居延漢簡甲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