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機關報,文化界統一戰線的報紙。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創刊。後遷廣州,再遷桂林出版。1941年初國民黨發動包圍襲擊新四軍的“皖南事變”後,於1941年2月28日停刊。社長郭沫若,總編輯夏衍。創辦時,經國民黨和共產黨協商,由雙方派出人員並共同提供經費。後期,國民黨方面的工作人員陸續退出,報紙的編輯工作主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該報廣開言路,報導各黨各派、各種政治力量的抗日主張和活動。宣傳堅持抗戰、團結、進步,反對投降、、分裂、倒退。堅持辦報與組織救亡運動相結合的方針,同抗日群眾建立密切關系。不少著名政治傢、學者、文化人為該報撰稿。文藝副刊“文化崗位”“十字街”內容豐富多彩;“崗語”專欄發表的雜談,三言兩語,寓意深刻。夏衍主持筆政期間,每天1篇社論,累計450餘篇。這些文章題材廣泛,見解獨到,文字簡潔生動,借鑒雜文筆法,自成一體,很受讀者歡迎。日發行量8000份,影響及於西南、華南各省與海外。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10月10日改名《建國日報》在上海復刊。同月24日被迫停刊。

《救亡日報》1937年9月26日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