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完備地彙集資料,按照字序、分類、主題、年代、地區等特定的方法編排,以供解難釋疑時查考之用的圖書。據班固《漢書·藝文志》記載,早在周宣王時,就產生瞭《史籀篇》,以教學童識字。此後,適應時代的需要,歷代相繼編纂瞭各種工具書。

  由於內容與功用不同,久而久之,逐漸形成瞭各種不同的類型,主要有:辭書,如《說文解字》、《辭源》、《辭海》;類書,如《藝文類聚》、《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百科全書,如《中國大百科全書》、《不列列顛百科全書》、《蘇聯大百科全書》;政書,如《通典》、《西漢會要》、《明會典》;年鑒,如《中國百科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出版年鑒》;手冊,如《人民手冊》、《工業企業管理手冊》、《國際金融和貿易詞匯手冊》;書目,如《四庫全書總目》、《中國善本書提要》、《(1833~1949)全國中文期刊聯合目錄(增訂本)》;索引,如《十三經索引》、《全國報刊索引》、《列寧全集索引(1~35卷 )》;表譜,如《中國歷史紀年表》、《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太平天國革命文物圖錄》;地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集》、《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交通圖冊》;名錄,如《出版印刷業名錄》、《中國工商企業名錄》、《中國圖書館名錄(英漢文對照)》等。在國外,據美國出版的《圖書館學與情報學百科全書》介紹,早在公元前2000年,由於人類狩獵和捕魚的需要,在埃及尼羅河,就出現瞭最原始的地圖的記載。18世紀開始,各類工具書逐漸出現,並日益豐富完善。

  工具書中的內容,既吸收瞭歷史文化遺產的精華,又反映瞭當代科學技術、學術研究的成就。查閱工具書有助於解決有關查找字詞、文句、成語、典故、人名、地名、詩詞、論文、圖書、事物、法規、條約、紀年與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工具書已成為人們學習、教學、科研,以及從事政治、經濟、文化和其他活動不可缺少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