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西歐流行的拉丁文書寫體。這個名稱是義大利人文主義者所加的貶稱,被認為字體粗俗,且類似哥特式建築,故名。正式名稱是黑體。在中國亦稱花體。最早出現在9世紀末的瑞士聖加倫,是當時斜握鵝毛筆書寫成的書寫體。字母密集,呈方形,筆劃極粗,帶有棱角與花飾。較加洛林體華麗,但不易辨認。16世紀後,被羅馬體取代。有時仍用於某些出版物封面或檔的標題,起裝飾作用。

J.谷登堡印刷《四十二行聖經》用的哥特體字母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