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出版發行機構。1926年11月在漢口創立。由中共中央分管宣傳工作的瞿秋白領導,蘇新甫任經理。1926年2月,上海書店被軍閥孫傳芳封閉。中央認為有必要在適當的地區重建一個公開的出版發行機構。9月,北伐軍攻克武漢。湖北、湖南一帶革命形勢高漲,瞿秋白、毛澤民選定在漢口後城馬路(今中山大道)設立長江書店,派蘇新甫具體負責業務工作。11月開業,主要銷售嚮導社、新青年社、中國青年社和上海書店的出版物。開業3天,從廣州、上海運來的書刊銷銷售一空。

  為適應形勢發展,該店大量重印新青年社、上海書店的出版物,同時也自行出版新書。斯大林著《列寧主義概論》,由瞿秋白譯成中文首次由長江書店出版。毛澤東著《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開始在《向導》周報連載,後因陳獨秀阻撓被中斷。瞿秋白將該書改名《湖南農民革命》,親自撰寫序言,由長江書店出版單行本,公開發行。

  長江書店在中共各地黨組織的支持下,設立瞭發行網點。時中書社(武昌)、國光書店(廣州)、文化書社(長沙)、真理書店(長沙)、國民書店(成都)、民星書店(重慶)、明星書店(南昌)、萬縣書店(萬縣)、九江書店(九江),江淮書店(安慶)等,都是它的分店或特約代銷書店。

  為擴大營業,長江書店於1927年5月1日遷往濟生路,連續一個月在《漢口民國日報》刊登減價出售各種革命書報的廣告。7月,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7 月20日,長江書店被查抄,該店在年初設立的長江印刷廠也遭到破壞,印刷器材、紙張被搶,廠長被抓。8月4日,長江書店在《漢口民國日報》刊登“停業啟事”,實際是轉入地下,截至年底,仍秘密重印、發行革命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