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蔡侯紙”的發明者。東漢桂陽(今湖南耒陽市)人。字敬仲。章帝建初年間為小黃門,和帝時為中常侍,後加位尚方令。永元九年(西元97)監作秘劍及諸器械。元興元年(105)用樹皮、麻頭、破佈、舊魚網造紙。安帝元初元年(114)封為龍亭侯。建光元年(121)因宮廷鬥爭被迫服毒自盡。

蔡倫紀念館(湖南省耒陽市蔡侯祠)

  據同時代人劉珍等編的《東觀漢記》(蔡倫去世後約30年編撰,《四庫全書》有輯本 )、南朝劉宋范曄編撰的《後漢書·蔡倫傳》等史籍記載,蔡倫任尚方令,職掌宮廷器物的制作和供應,“造意用樹皮及敝佈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又據漢末董巴《輿服志》、西晉張華《博物志》也都有類似記述(兩志成書於蔡倫死後不久,都在范曄《後漢書》之前)。此外,在造紙工藝方法上,有“蔡倫始搗故魚網以作紙”(張華《博物志》)、“蔡倫以故佈剉(剪切意)搗作紙”(三國魏張揖《古今字詁》)的“始搗”、“剉搗”等記載。

  現代學者經過查證大量史料,結合對出土文物的考古分析,多認為蔡倫在前人造紙的基礎上,開創以樹皮、麻頭、破佈、魚網為原料,並以漚、剉、搗、抄一套工藝技術,造出瞭達到書寫實用水平的植物纖維紙,成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於人類文明有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