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東北22.5公裡的九

山上。貞觀十年 (636)葬長孫皇後時開始營建,至貞觀二十三年(649)李世民入葬方完成,歷時13年。1962~1979年,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部分陪葬墓進行瞭調查和發掘。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昭陵“因山為陵”,陵寢位於九

山南面山腰,居於整座陵園的北部最高處。據文獻記載,玄宮規模宏大,整座陵園周長60公裡,占地面積約200平方公裡。陵寢四周迴繞城垣,殘存少部夯土地段。地面建築分佈在陵山的周圍。北面有祭壇和玄武門,正南面有朱雀門和獻殿,西南面有下宮。

昭陵

  祭壇南高北低,南北長86.5米,東西寬53.5米,由五層臺階地組成,平面略呈梯形,墻基層階尚可辨認。由南往北,在南邊3個臺階上,有寢殿、閣樓、東西廡、大門等建築,中間司馬道直通寢殿。在第4個第5個臺階地面上,除第5個臺地尚存門闕遺址外,其餘可能原來是空曠的場地。

  獻殿殘存面積約40平方米。殿址上曾出土1件鴟尾,復原高1.5米,底長1米,重150千克左右,由此可推測獻殿之高大。

  下宮遺址在陵西南,平面呈矩形。遺址面積東西寬237 米,南北長334米,四周有墻基,墻基厚約3.5米。南墻和北墻中間有門址相對。垣墻內是一片平坦的夯層,厚3~5米,建築物比較集中,均已不存。

  玄武門內列置永徽年間(650~655)雕刻的14尊兄弟民族首領和鄰邦君長石像,大部早年被毀,今僅存阿史那社爾、吐蕃贊府、麴智勇、龍突騎支、伏崮信、珍珠毗伽、阿那順等7尊題名像座。

  馳名中外的唐昭陵六駿是唐太宗在貞觀十年 (628)埋葬文德皇後長孫氏後詔令雕刻的。原列置在玄武門內東西兩廡內。6匹石刻駿馬姿態神情各異,線條簡潔有力,手法渾厚。“颯露紫”和“拳毛䯄”現存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駿保存在陜西省博物館石刻藝術館內。

  昭陵碑碣現存昭陵博物館的有40餘通,墓志20餘合。這批碑刻以楷書居多,也有隸書、篆書和行草。歐陽詢所書溫彥博碑,褚遂良所書房玄齡碑,王知敬所書李靖碑,李治所書李垣碑,尉遲敬德墓志蓋的飛白書等,其書法藝術早已蜚聲中外。

  唐陵陪葬墓以昭陵為最多,現存167座,以陵寢為中心,向南輻射成扇面形狀,列侍兩側。陪葬的有皇子、公主、名臣、名將、文人學士和兄弟民族將領。已清理發掘的有李垣、張士貴、鄭仁泰、阿史那忠、尉遲敬德、越王李貞、臨川公主、長樂公主等10多座。張士貴等墓出土的彩繪陶俑群,色彩鮮艷,姿態各異。鄭仁泰等墓出土的載運絲綢的駝俑,栩栩如生。昭陵陪葬墓中的壁畫著色絢麗,佈局謹嚴,以表現貴族生活的人物畫為主,技法以線條與著色並重,構成中國繪畫史上的重要發展階段。

  1972年成立昭陵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