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帷帳使用的金屬構件,稱為“帳噓”或“帳構銅”等。多以青銅鑄制,也有鐵質的。帳的支架稱為帳構,帳構諸木質帳桿交接處多用金屬件插合,結合牢固而美觀。戰國時期已有使用,主要流行於漢魏南北朝時期。戰國時的青銅帳噓文物,以山東省長清戰國墓中出土的制工較精美。西漢的青銅帳噓,有的表面鎏金,華美異常,如河北省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出土的一套,經修整復原,為四阿式頂的長方形帳構,銅噓除鎏金外,垂柱柱頭和立柱底座構件還飾以龍紋或圖案花紋。滿城漢墓還出土有一具四角攢尖式式頂的方形帳構,部分外露構件鍍銀,也頗華美。已發現的魏晉時帳噓多用於較小的覆鬥狀坐帳,如河南省洛陽曹魏墓出土的帶銘文的鐵帳噓,一套9件,用於底部四角的4件,由3圓管相互垂直組成,用於上部四角及帳頂的5件,各由4圓管組成。銘文紀年為正始八年(247)。據傳世的曹魏景初元年(237)帳噓銅銘所記,知道當時負責制造帳噓的官署是中尚方。兩晉南北朝時期,帳噓銅制作更為華美,有的以蓮花、金龍為飾,如南京通濟門外發現的一組南朝時銅噓,上面飾有精致的蓮花及忍冬花紋,是很精美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