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代吳越國(907~978)佛教建築。在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邊閘口白塔嶺。塔建於五代吳越末期,塔旁原有白塔寺,今已無存。該塔是五代吳越時期仿木構塔中最精美最典型的一座,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為八角形九層實心塔,全部用白石分段雕鑿而成。塔由基座、塔身及塔剎三部分組成,通高約14米,逐層收分,輪廓挺拔秀麗。基座2層,下層雕鑿山峰與海浪,上層為高約1米的石砌須彌彌座,束腰處刻佛經。塔身上部及塔剎多有殘缺,從塔身下部觀察,每層轉角處設倚柱,柱頭卷殺,每面中間有兩槏柱,把每面分成三間,其中四面當心間設門,門上鑿出門釘,上部為直欞窗。倚柱之間架闌額,上刻“七朱八白”。塔身其他四面浮雕佛、菩薩、經變故事和裝飾花紋等。每層簷下雕五鋪作鬥栱,單杪單下昂,偷心造。塔簷雕鑿出飛子、椽子、勾頭、滴水。翼角雕鑿出老角梁、子角梁和脊獸。塔簷上設平座,平座前沿安裝欄桿,形成外回廊。

閘口白塔

  1981年對塔基進行加固,周圍設鐵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