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道教宮觀建築。位於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裡龍泉村附近。宮宇規模宏偉,佈局疏朗。遠眺殿堂巍峨,氣勢壯觀;近覽內外宮牆環峙,略似紫禁城格局。宮內主體建築5 座,宮門、龍虎殿 (無極門)、三清殿(無極殿)、純陽殿(混成殿亦稱呂祖殿)、重陽殿 (七真殿亦稱襲明殿 )都垂直地排列在中軸線上。除宮門為清代建築外,其餘4座高大殿宇都是元代建築中的優秀遺構。各殿塑像早已不存,僅留三清殿扇面牆背後的“救苦天尊”元代彩塑1軀。各殿四壁滿繪精美的元代壁畫,總面積1005..68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既有確切年代可考,又留有畫師姓名,為元代寺觀壁畫中之冠。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樂宮原址在黃河北岸芮城縣迤西20 公裡的永樂鎮(舊屬永濟縣轄)。據道藏典籍和宮內碑文記載,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就生長在這裡。呂氏死後,唐朝末年鄉人就其故居改為“呂公祠”,歲時享祀。至金代後期,隨著呂洞賓神化故事的流傳,祀奉者漸多,遂增修門廡,擴充為道觀。元太宗後三年 (1244) 道觀被野火焚毀。這時正是新道教全真派及其首領們得勢的時候,教門受寵,祖師呂洞賓倍受尊崇,於是敕令“升觀為宮”,大興土木,重予修建。定宗二年(1247)動工,至中統三年(1262)建成三清、純陽、重陽3座大殿,至元三十一年(1294)又建成龍虎殿,泰定二年(1325)繪完三清殿壁畫,至正十八年(1258)純陽殿壁畫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幾乎和元朝共始終。明清兩代雖曾有過一些小型的維修和補繪,但整個元代建築的佈局、結構、形制和手法,以及殿內壁畫、彩繪和殿頂琉璃等,都較完整地保存瞭下來,成為中國歷史文化中一座可貴的元代藝術寶藏。

  永樂宮的建築佈局有其特點。5座主體建築垂直地排列在中軸線上,四周兩道宮墻間隔內外。三清殿最大,位居正中,與純陽殿和重陽殿之間用高甬道相聯,兩側不設廊屋和配殿,這種設置與主殿位居最後的一般寺廟形制截然不同,而與宮廷建築佈局略有些近似。

  龍虎殿 又稱無極門,是永樂宮原有的宮門。殿基高聳,前後有礓坡道,後簷踏道向內收縮,致殿基平面成“凹”字形,為罕見之例。殿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六架椽,單簷廡殿頂。殿內設中柱一列,中三間裝門,稍間及兩山築以厚壁。四周簷柱有顯著側腳和生起,柱頭鬥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補間鬥栱一朵用真昂,在結構上起著杠桿作用。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但制作手法卻沿襲宋金“草栿”規制。前後三椽栿於中柱上對接,上用搭牽、合、蜀柱承平梁,兩山用丁栿,轉角處用抹角梁,並倒懸垂蓮柱。正脊兩端設太平梁,采用“收山”做法,結構處理大膽而合理。殿頂各脊皆用瓦條壘砌,黃綠色琉璃剪邊。門枕石上雕石獅6軀,姿態生動。門上懸“無極之門”豎匾一方,元商挺書。

  三清殿 又名無極殿,因殿內奉三清像而得名。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八椽,單簷廡殿頂,坐落在高大的臺基上。殿前築寬敞的月臺,兩側復設朵臺各一,有礓踏道轉折而上。前簷當心五間和後簷明間裝槅扇,餘皆築厚壁。殿內後部設金柱8根,置扇面墻成神龕,空間頗為寬敞。簷柱與金柱上有闌額和普柏枋相互聯系。六鋪作鬥栱單抄雙下昂,重栱計心造,補間鬥栱兩朵,盡間一朵,制作規整。殿內梁架有天花板分隔成“明栿”和“草栿”兩部分。前後兩段四椽栿在內柱上搭交,上設蜀柱、搭牽、柁墩承四椽栿和平梁。兩山丁栿長跨兩間,負荷甚重。殿內明次三間藻井六口,平面有圓形和八角形兩種,周置鬥栱疊架,頂板上雕蟠龍,刀工精細,盤曲自如,是元代小木作中的精品。三清殿內元代彩繪圖案保存較完整,有錦紋、雲龍紋、旋花、荷花、牡丹、寶相花、寫生花、海石榴以及方勝、卷草、如意頭等,構圖靈活,線條婉轉,著色以青綠為主,色調深沉,堪稱古代彩繪中的優秀作品。殿頂上黃、綠、藍三彩琉璃脊獸,堆花脊筒,兩隻高達3米的孔雀藍琉璃鴟吻,以一條巨龍盤曲而成,增添瞭殿宇瑰麗壯觀之感。

  純陽殿 又名混成殿,是供奉道教祖師呂洞賓的殿堂,亦稱呂祖殿。五開間八架椽,單簷歇山頂。殿前有月臺和甬道與三清殿相聯。前簷中三間裝槅扇門,四壁無窗,背面當心間裝板門兩頁,由此可通向後殿。殿周簷柱側腳、生起顯著。殿內僅明間用4根金柱,餘皆減去,空間寬闊。簷柱上鬥栱六鋪作,單抄雙下昂。殿內梁架有天花板遮蓋,三椽栿、丁栿和乳栿均在金柱鬥栱上銜接,用材較大,結構穩固。殿內藻井兩口,以兩層鬥栱疊架,頂板上畫綱目紋飾,與殿內綠色的海墁彩繪、壁畫相輝映,深沉而肅穆。

  重陽殿 又稱七真殿,因殿內供全真教七真人而得名。五開間六架椽,單簷歇山頂。殿前設月臺甬道,外觀與純陽殿近似。殿周鬥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後尾起秤桿直承榑下,開明代“溜金鬥栱”的端緒。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四椽栿對後乳栿用三柱,上用搭牽、蜀柱、平梁、駝峰、叉手承載殿頂負荷。梁枋斷面很不規整,以自然材砍制後即使用,雖系“明栿”,卻類似宋金“草栿”作法。殿基東西兩隅,各餘磚砌基址一,尚存柱礎,原為朵殿,戰爭時被毀。

  元代壁畫 是永樂宮文物的精華所在。4座殿宇之中琳瑯滿目,是寺觀中所少見的。

  龍虎殿壁畫 保存在後部兩稍間,後人曾用泥皮掩蓋,拆遷時發現,內容為神荼、鬱壘、神將、神吏、城隍、土地等,分別持矛、劍等武器,橫眉怒目,威武莊嚴,略有殘損。

  三清殿壁畫 河南洛陽民間畫師馬君祥等人於泰定二年(1325)所繪。殿內原供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太上道君三清像,今已不存。四壁畫“朝元圖”,畫面高4.25米,全長94.68米,面積400餘平方米,構圖嚴謹,設色富麗。朝元圖即諸神朝拜道教最高尊神元始天尊的圖像,畫面以8個帝後裝的天帝君、天帝後主像為中心,頭戴寶冠,背列祥幡、玉扇,凝神端坐,四周畫金童、玉女、天丁、太乙、玄元、星宿、左輔、右弼、三官、五嶽、青龍、白虎等天神地祇290多個。主像高達3米以上,侍從亦多2米有餘,秩序井然,表現出大型儀仗的形式。男女老幼,文臣武將,皆因其年齡和地位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性格和神態,顧盼如生。筆法剛健有力,設色莊重典雅,畫法為重彩勾填,衣冠和寶蓋部分大量使用瀝粉貼金,絢麗精致。色調以青綠為主,間用朱砂、銀珠、赭石、石黃等色,給人以渾厚樸實之感。畫面氣勢宏偉,線條流暢,為元代壁畫中的傑作。

  純陽殿和重陽殿的壁畫 以連環畫形式將呂洞賓和王重陽一生神化故事分別繪於壁間,用山水、雲霧、樹石、花卉等自然景色相隔相連。畫面以東壁南端為始,下上佈列兩幅。純陽殿52幅,重陽殿49幅,每幅上隅均書榜題。內容為降生呈祥、分傢產濟貧窮、棄傢學道、度化世人等情節,而宋元時期的各種建築、器皿、設施、裝束,城鎮當中的街市、酒肆、茶館、藥店、園林、私塾以及當時社會上形形色色人物的活動,都反映在畫面上,是研究宋、金、元時期社會風貌和社會生活的真實資料。在繪畫藝術上,它突破瞭一般連環畫的格局,一個人物可以在一幅畫面中幾次出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加強瞭內容的連貫性。純陽殿北壁門楣上畫有“八仙過海”,扇面墻背面畫鐘離權度呂洞賓圖,鐘離權開懷暢談,呂洞賓俯首沉思,四周景色秀麗幽靜,人物神情刻畫入微。

  保護 永樂宮1952 年發現後即設立瞭文物保管所。1958年治理黃河工程開始後,宮址恰在淹沒區內,根據中國文物保護政策,經有關方面實地勘察研究,決定遷至今址復原保存。自1959年開始,至1965年結束,已將全部建築和壁畫搬到新址恢復原貌,並將宮內碑碣按年代和大小分別排列於無極門前兩側,築敞廊圍護。

  永樂宮的遷移保護工作尤其是壁畫的成功揭取、遷移和加固,受到國內外一致贊譽,開瞭中國古代壁畫保護工作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