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泉州古代海外交通和伊斯蘭教傳播的重要史跡。在福建泉州市東郊靈山南坡。據明代何喬遠《閩書·方域志·靈山條》記載,唐武德年間(618~626)穆罕默德門徒大賢4人來華,三賢、四賢傳教泉州,卒葬於東門外靈山,故又稱三賢四賢墓。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坐北朝南。墓地北、東、西三面依陡壁用塊石砌築3米高的擋土牆。墓廊依牆修建,平面呈馬蹄形,石造,仿木結構形式,立前後簷柱25根。前簷柱為梭柱柱,柱徑23~25厘米。據考證,柱廊為元代以前的遺物,有些學者判斷為初唐時期創建。柱廊前並列兩墓穴,其上鋪蓋石板,再放置兩座花崗巖墓蓋。墓蓋分3層,階梯狀。頂石拱券形,長155厘米,底石長215厘米,寬110厘米,環刻蓮瓣圖案。全墓通高60厘米。據碑文記載,墓上原有亭,已毀。

  柱廊內外豎立歷代石碑7通。正中為阿拉伯文重修墓碑,刻於伊斯蘭教歷722年齋月,即元至治三年(1323),輝綠巖質,高110厘米,寬55.5厘米,厚12.5厘米,陰刻,記述三賢、四賢事略。兩側有明永樂十五年(1417)鄭和下西洋路經泉州來此墓祭先賢行香所立碑以及清康熙、乾隆、嘉慶、同治歷次重修聖墓碑。

伊斯蘭教聖墓

  1962年重建墓亭。1982年國傢撥款整修環境,並建立瞭伊斯蘭教聖墓保管所,負責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