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址性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半坡村北。

  半坡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的村落遺址。1953年發現,1954~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瞭5次規模較大的科學發掘,發掘面積達1萬平方米。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1958年建成瞭中國第一座新石器時代遺址博物館。

  該館收藏文物3萬多件,一級品200多件。藏品中約有石器3000件,陶器1.4萬件,其他質地器物3700多件,人骨標本2000多具,古生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標本約200多件。半坡遺址陶器上的魚紋圖案具有代表性,其中口部噙魚的人面紋飾最具特色。

  該館的遺址大廳內保存著原始村落的一部分,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房屋、窖穴、圈欄及大圍溝等遺跡,展示瞭原始村落的面貌,反映半坡人的生產水平,以及當時的社會性質和制度。

  半坡基本陳列展出遺址出土的各種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表現半坡人的生產和生活以及藝術創造。

  原始社會史陳列,通過中國各階段人類化石、古動物化石標本和數百件文物,介紹原始社會從人類出現到氏族社會的產生、發展、繁榮和解體的全過程。

  至80年代中,該館觀眾已達1000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