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杭州地區書棚刻南宋趙與旹所撰的筆記類著作。趙與旹字行之,宋宗室,以《宋史》宗室世系考之,當為太祖七世孫,《宋史》無傳。書中陳崇禮序,稱其從慈湖先生問學,當系宋儒楊簡門人。此書彙集平日見聞及與賓客所談論的內容,賓退後筆錄成編,故名《賓退錄》。書中考證經史,辨析典故,大半精核,所記兩宋人物掌故亦多翔實可信。據書中作者後序,書成於嘉定十七年(1224)。

  此書半葉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雙邊,共10卷。書中語涉朝廷廷皆空格,宋諱玄、徵、朗、匡、貞、桓、慎、敦、惇,又軒轅二字皆缺筆。字體版式與南宋書棚本相同。前人著錄此書有朱彝尊傢影宋抄本,卷末有“臨安府睦親坊南陳宅經籍鋪印”一行,傅增湘所見明抄本及何焯校舊抄本也有此一行。王國維《兩浙古刊本考》著錄南宋臨安陳宅經籍鋪所刻有《賓退錄》,可證此即陳氏經籍鋪所刻世稱書棚本。按臨安陳宅、尹宅諸經籍鋪刻本傳於後者,多唐、宋人小集,子部書唯此本與《畫繼》、《續幽怪錄》等數種。

  卷末有“元統二年八月 日重裝於樂志齋吳下張雯”二行,下鈐“張氏子昭”墨文方印。鐵琴銅劍樓舊藏元抄本《簡齋詩外集》一卷,亦有張子昭印。元鄭元祐《僑吳集》有張子昭墓志銘,稱吳人張雯字子昭,其先浚儀人,祖父世居吳,遂為吳人。少嗜學,傢臨市衢,構樓蓄書。自經傳子史,下逮稗官百傢之言無不備。日翻閱研究,年六十四,卒於至正十六年(1356)。據此雯當生於至元三十年(1293)。常熟翁氏舊藏明抄本《征南錄》,系據張雯藏本傳錄。卷中過錄張雯題識二行,“至正四年歲在甲申四月七日浚儀張雯書於吳門樂志齋傢塾”,與《賓退錄》題識,正可對照。

  書中還有光霽、子弌、古杭光霽周緒子弌書、志雅齋等印,其款式印色及鈐印位置當在張雯之前。

  此書民國初年出現於北京琉璃廠書肆,為傅增湘收得。後轉讓蔣汝藻,由蔣歸入商務印書館涵芬樓。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涵芬樓藏書捐獻國傢,今藏北京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