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經羅地起花組織的宋代絲織物。在宋代紡織品中是最具特色的產品。中國生產羅的歷史悠久,河北槁城臺西遺址出土的商代絲織物中就有羅的殘片,戰國楚墓中也發現大量花羅。秦漢時期的花羅已達很高水準,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花羅就有朱羅、皂羅、煙色羅、耳杯形菱紋羅等。唐代官營織造作坊中專設“羅作”。宋代花羅的生產已達到鼎盛,在潤州(今江蘇鎮江)專設有“織羅務”,每年貢羅達10萬匹以上。福建福州南宋黃昇墓、江蘇金壇南宋周瑀墓、常州宋墓、武進宋墓以及寧夏西夏陵區108號墓均有羅羅出土。其中黃昇墓出土的羅就近200件(見圖)。

福州南宋黃昇墓出土花中套花紋羅

  宋代花羅有四經絞作底紋、平紋起花的羅,還有二經浮紋羅及三經斜紋花羅等。福州南宋黃昇墓出土的二經浮紋羅,底紋是二經相絞的平羅組織,紋部緯線和地經織出平紋組織,絞經浮於表面浮成花紋,有的絞經浮長跨過十來根緯線,圖案為雜寶花紋,若隱若現。武進縣村前鄉南宋墓出土的二經紋羅,二經起絞時為地紋,絞經不起絞即為平紋花。

  常州宋墓和福州南宋黃昇墓出土的三經絞起斜紋花的花羅,地紋是三經絞羅組織,花紋是斜紋組織的。紋樣有葉中套花的穿枝牡丹等。武進村前鄉南宋墓還出土瞭三經平紋單絞花羅,地經三根為一組,地部在二梭中有一梭絞轉,平紋羅的花部起單經和雙經平紋組織,經密每厘米44根,緯密每厘米31根,紋樣為穿枝牡丹等。

  宋代以四經絞作底紋、平紋起花的花羅,在寧夏西夏陵區108號墓、江蘇武進縣村前鄉宋墓、江蘇金壇南宋周瑀墓、福州南宋黃昇墓均有出土。地紋為四經一組的絞羅組織,花紋為平紋羅組織,紋樣有四合如意紋等。經緯密度比漢代杯紋羅要稀疏。西夏陵區108號墓出土的四經絞地平紋花羅,經密每厘米82~86根,緯密每厘米20~22根。經絲寬度0.14~0.25毫米,緯絲寬度0.64~0.71毫米,孔眼比漢羅更大,更顯得輕盈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