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紹興市內東昌坊口新臺門內。魯迅 (1881~1936)是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原名周樹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誕生於此,至1898年去南京讀書止,在這裏度過瞭童年和少年時代。1910~1912年魯迅回鄉任教時居於此,此後至1919年間幾次回鄉也在此居住。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臺門原是周氏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約建於1810~1813年,為典型的紹興臺門門式民居。魯迅傢居在新臺門西首,為縱長式院落建築,南北長90米,東西寬5~22米,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房屋皆為磚木結構,青瓦粉墻,石板地面。1919年魯迅舉傢遷往北京,部分建築被改建。故居前後6進,中間隔天井,正面為兩扇黑油石庫門,原系新臺門的邊門。進石庫門,前二進為門廳、過道及廳堂的平房建築。廳堂原為3間坐西朝東的平房,被改建為坐北朝南的廳堂。廳堂前的一株四季桂還是周傢故物。後四進為魯迅傢的居室和生活用房。第三進是5間樓房,後經改建,原為魯迅傢早年的住處。第四進為2間南北向的樓房,是魯迅傢的原屋。樓下中間用板壁隔斷,各分成二小間,有門相通,是魯迅祖母、母親住處和吃飯會客的地方。1910~1912年間魯迅在紹興工作時,經常在此接待親友來訪,並在此寫作瞭《古小說鉤沉》和第一篇小說《懷舊》等作品。樓房的北面二進是灶間和堆放糧食、雜物的平房,中間有門通向後院。故居的北部是百草園,原為周傢與別傢共有的菜園。

紹興魯迅故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對魯迅故居多次進行修繕,並建立瞭魯迅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