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和清朝流行的木制日用傢俱。多選用南方出產的優質名貴木材黃花梨、紫檀、

糴木、鐵力、櫸木等為原料。因這類傢俱木質堅硬緻密,色澤幽雅,紋理美觀,故統稱為硬木傢俱。其製作歷史可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自明朝一直延續到清朝前期,約自14~18世紀初,是中國古傢俱發展的最高潮,形成瞭在藝術造型、工藝技巧和實用功能諸方面都日臻完美的明式傢俱,,至今仍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後一階段自清乾隆年間至清末,由高潮逐漸轉入頹勢。這時傢具制作工料雖精,但過於追求雕飾繁瑣和裝飾華美,失去瞭前一階段所具有的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隨著清朝的覆亡,興旺瞭達5個世紀之久的明清硬木傢具的歷史宣告結束。

  明式傢具的品種和形式繁多,可分為5大類:①椅凳。包括杌凳、坐墩、交杌、長凳、椅和寶座。其中大量使用的是椅子。椅子大體上分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和交椅。流行較多的是各類扶手椅,包括玫瑰椅、官帽椅和南官帽椅等。最舒適的當屬圈椅,明代又稱圓椅,其後背與扶手一順而下,線條圓婉而美觀,就坐時不僅肘部可以倚擱,腋下一段臂膀也得到支承,使人頗感舒適。王世襄藏明代黃花梨透雕麒麟靠背圓椅,是其中裝飾精美的佳作。至於寶座,則是帝王使用的坐具,故宮博物院藏紫檀有束腰帶托泥寶座,是僅存的明代珍品。②桌案。包括方桌、條案、書桌、畫案及形制較小的酒桌、半桌、小型香幾以及放置在炕上使用的矮足炕桌、炕幾和炕案等。明式桌案,仍沿宋代傢具的傳統,簡練渾樸。書桌、畫案多不設抽屜。由於源於傳統的大木梁架的造型和壺門須彌座式造型兩個系統,因此發展為無束腰和有束腰兩種造型,前一種造型的桌案,腿足直落地面,後一種造型的腿足作出馬蹄和托泥。③床榻。包括榻、羅漢床和架子床。與床組合使用的是腳踏,羅漢床前的短而成對,架子床的獨一而修長。④櫃架。包括架格、亮格櫃、圓角櫃和方角櫃等。⑤凡不歸入以上4類的傢具,可列入第5類,有屏風、悶戶櫥、箱、鏡臺、衣架、盆架等。其中也不乏有制工精美的佳作,如傳世的明黃花梨衣架,其中牌子由3塊精工鏤雕的鳳紋絳環板構成,造型優美而實用。

  明式傢具除選材講究和設計優美外,制作工藝方面的突出特點是精密巧妙的榫卯結構。最常使用的榫卯結構,包括拼合薄板使用的“龍鳳榫加穿帶”,攢邊裝板使用的“攢邊打槽裝板”,連接弧型彎材的“楔釘榫”,腿足與束腰、牙條結合的“抱肩榫”,還有“霸王棖”、“夾頭榫”、“插肩榫”、“走馬銷”等。

  明清硬木傢具以其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引起瞭中外學者的註意,如德國艾克曾編有《中國花梨傢具圖考》,中國的楊耀也於1942年發表論文《中國明代室內裝飾和傢具》。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加強瞭對傳世明式傢具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王世襄的《明式傢具珍賞》(1985)和《明式傢具研究》兩書的出版,代表瞭當前明式傢具研究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