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寺院。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西0.5公裡處。創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瑯,簡稱紮西奇寺,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樣佛宮),“拉章”音變為“拉蔔楞”。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拉卜楞寺面南,總占地面積86.6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是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築群。寺鼎盛時期擁有僧侶3600餘餘人。

  寺的宗教體制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喜金剛、上續部、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藏族地區的寺廟,既是佛傢神聖的宗教禪林,又是傳播知識的綜合性學府。各學院除習修佛教顯宗、密宗教義外,還分別包羅藏文化的其他全部學科。六大學院之一的聞思學院,是全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以顯宗為主,著重研習印度佛學的五部大論,即《釋量論》、《般若論》、《中觀論》、《具舍論》、《戒律論》,實際就是內明(佛教哲學)和因明(邏輯學)兩個學科。醫藥學院除正常的宗教活動外,還專門研究藏醫藏藥並配制藥方,培養藏醫人才,設有門診部和制藥廠。時輪學院是依《時輪經》為基礎而逐漸發展形成的風格獨特的藏時輪學科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機構,研究有關天文、歷算等。喜金剛、上續部和下續部均屬密宗學院,主要供奉喜金剛、金剛手大論、虛空瑜珈集密、佈畏、勝樂等。

  拉卜楞寺各類建築充分體現藏族建築風格,先後建有經堂6座,大小佛殿48座。這些建築,依其用途,分為經堂、佛殿、囊欠、僧舍和其他共5類。建築特點分為石木和土木兩類,外石內木有“外不見木,內不見石”之諺,整個建築莊嚴巍峨,宏偉壯觀,雕梁畫棟,金碧輝煌(見圖)。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內珍藏民族文物和佛教藝術珍品1萬餘件,各殿堂內8米以上的大佛就有16尊,多為銅質鎏金,還有為數眾多的銅造佛像、檀香木雕菩薩像、佛塔、法器等,這些珍貴文物多來自西藏、內蒙古以及印度、尼泊爾等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國傢多次撥款加以維修,成立文物管理處負責保護管理,1985年4月7日寺內大經堂被焚毀,1986年國傢又撥專款予以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