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代佛教建築。位於北京昌平縣城西北20公裡處。居庸關自古為通往塞北的門戶。關城始建於明洪武元年(1368),經宣德三年(1428)、景泰六年(1455)等多次修葺,是明代邊牆上的一處重要關口。雲臺坐落在關城之內,是元代過街塔的基座。過街塔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至正五年(1345)落成。塔北有寺,名永明寺。現塔已不存,僅存基座。基座部分(即雲臺)用大理石砌築而成,保存有精美的元代石雕。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臺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臺基的下腳東西寬26.84 米,南北長17.57米,高9.5米。臺正中辟門洞,仿“過梁式”城門形式,上部呈無底邊的梯形。臺頂四周有漢白玉石護欄圍繞,護欄下有挑出的石雕排水龍首。據文獻記載,臺頂原有3座覆缽式喇嘛塔,元末明初時已毀。明正統四年(1439)在臺頂建殿宇,名泰安寺。寺毀於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現臺頂僅存石柱礎。

居庸關雲臺

  在雲臺券洞的券臉石上雕有交叉金剛杵組成的圖案,還有象、龍、怪獸和大鵬金翅鳥等藝術形象及卷草紋飾。券洞內雕有四大天王、五曼荼羅、十方佛及千佛等,還有用漢、藏、西夏、梵、八思巴、維吾爾6種文字題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除梵文外其他5種文字的《造塔功德記》。雲臺的各種雕刻均極為精致,是元代石雕藝術中的傑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多次對雲臺進行保護性維修,至今仍基本完好,僅局部石刻有脫落現象。現歸屬十三陵特區管理處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