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節拍速度的儀器。1696年巴黎人E.盧列創制第一架節拍器(當時高約2米)之後,有過各種類型。至今普遍使用1816年奧地利人J.N.梅爾策爾所發明的節拍器。外形呈金字塔形,高約25釐米,內部為時鐘結構,有齒輪及發條;正面有一擺動桿,下方為擺錘,擺桿上有遊尺。按樂譜標記速度要求,將遊尺移到鐘面上所刻相符數字(40~203),撥動擺桿,即可發出所需節拍速度的嘀噠聲。約在1945年瑞士鐘錶業生產有袖珍節拍器,形如掛表。現代採用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的石英節拍器,小巧巧靈便,具有多種功能。

  機械節拍器曾被作為一種節奏性樂器使用。巴西作曲傢H.維拉-洛博斯在作品中用3個不同速度的節拍器當作節奏樂器使用。匈牙利作曲傢G.利蓋蒂在《交響詩》中用過100個節拍器以各不相同速度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