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庚

  中國愛國華僑領袖。一生熱心興辦文化教育公益事業。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10月21日)生於福建同安縣集美社。17歲到新加坡,先後曾經營碾米、木材、皮革、肥皂、食品加工等工廠和航運業,其後主要從事橡膠園種植和橡膠製品品業。1910年在新加坡參加中國同盟會,募集巨款贊助孫中山革命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變前後,積極從事抗日救國活動。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在新加坡召開僑民大會,籌款支援祖國。1938年倡立“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任主席,每年募款達一億六千多萬元,並組織司機和機工3000多人回國為抗戰服務。1940年3月親率“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回國慰勞、考察,並沖破國民黨政府種種障礙,到達延安,對抗日根據地幹部廉潔奉公、軍民團結抗戰,熱情稱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組織“新加坡抗敵動員總會”,動員華僑從各方面積極抗敵。曾屢遭敵人迫害。脫險後,各界人士在重慶舉行“陳嘉庚安全慶祝大會”,毛澤東題“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以褒贈。抗日戰爭勝利後,創辦《南僑日報》,繼續進行愛國民主運動。1949年應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僑聯合會主席、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陳嘉庚畢生致力於興辦教育事業。他認為“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20歲時,就在傢鄉出資建惕齋學塾。1913年,創辦集美兩等小學,其後增辦、擴充成為包括小學、中學、師范、商業、水產、航海、農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兒園、醫院、科學館、圖書館的集美學校。並成立教育推廣部,前後資助福建省20餘縣、市70多所中小學的辦學經費。1921年4月6日創辦廈門大學。在新加坡創辦道南、華僑等五所華文中小學和水產航海、南僑師范等學校。他所創辦的學校,經費比當時公立學校充裕,又不惜重金禮聘名師,這些學校中多數成為中外知名的學校。

  陳嘉庚興學,有遠大目光和整體規劃。建築校舍,親自擘畫;教學儀器、生活設備、力求充實。尤其重視選擇校長和培養教師。為辦好小學,創辦集美師范學校;為辦好中學和職業學校,廈門大學首先辦師范、商學兩部。他強調師范學校應招收貧寒子弟立志服務教育者,學生應尊師重傅。他認為學生“知識、思想、能力、品格、實驗、體育、園藝、音樂以及其他課外活動,均須註意與正課相輔而行”。他重視國內外的華僑子弟教育,為鼓勵華僑子弟回祖國升學,倡辦集美華僑補習學校。他重視社會教育,贊助各種群眾文教活動,晚年還創辦瞭廈門華僑博物館,也重視女子教育,率先創辦女子小學、女子中學、女子師范多所。

  1961年8月12日在北京病逝。著作有《南僑回憶錄》、《新中國觀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