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戲曲理論傢、詩人。字羙堂,號雨村,別號童山蠢翁。四川羅江縣人(今綿陽專區德陽縣)。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由吏部文選司主事,遷考功司員外郎。後在直隸通永道任上,因彈劾永平知府反遭誣陷,發遣伊犁,到1785年才得以母老贖歸。晚年潛心著述。他的著作,主要有《童山詩集》40卷,戲曲理論著作《曲話》、《劇話》,並輯刻漢以來四川文人以及他自己的著作,題名《函海》,還編有廣東民歌集《粵風》等不下數十種。《曲話》與《劇話》,最早刻本見於李氏乾隆四十九年(17884)刊刻的《函海》。《曲話》分上下2卷,多摘引前人的戲劇評論,並從中表現瞭他對戲劇的看法。他主張戲劇創作應當宗法元人質樸自然的風格,反對曲詞賓白駢儷堆砌的時習;他還認為:“作曲最忌出情理之外”,戲劇矛盾的解決應當符合情理。《劇話》的體例與《曲話》大致相同,上卷摘錄前人的著述,側重談戲曲制度的變革演進,下卷考證部分劇作的本事,是研究戲劇史的重要資料。尤為可貴的是他對當時蓬勃興盛的吹腔、秦腔、二簧腔、女兒腔等民間戲曲十分重視,對它們的起源和特征作瞭介紹,並對弋陽腔與高腔腔系形成發展的血緣關系進行瞭細致的探索,為後世研究者提供瞭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