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科高等學校。校址在北京。前身是私立北京協和醫學院,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於1917年創辦。1920年協和醫學院又開設瞭以培養高級護理人才為主的護士學校。中國第一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就出自協和。1941年由於日本侵佔,學校被迫停課。直至1947年才得以複校。著名醫學教授林巧稚、黃傢駟、鄧傢棟、吳英愷、張孝騫、吳階平等曾在此任教。1951年1月中國政府接管瞭私立協和醫學院,同時更名為中國協和醫學院。1957年與中國醫學學科學院合並,名稱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其附屬醫院為北京協和醫院。1959年重建協和醫學院,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籌備,恢復長學制辦學特色,更名為中國醫科大學。1978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學校改為由衛生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的八年制全國重點醫科大學,更名為中國首都醫科大學。1985年改名為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06年9月又改名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園一角

  2007年,設18個研究所、5所分院、6所臨床醫院(北京協和醫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皮膚病醫院)、5所學院。其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始終實行招生人數少、分段教學、導師制等獨特的培養模式。學校共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49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52個,有18個全國高等學校醫學重點學科點(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心血管病、血液病、消化系病、內分泌與代謝病、皮膚病與性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麻醉學、藥物化學、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理學),4個國傢級重點實驗室,8個部委級重點實驗室,國傢級研究基地和中心18個、6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有院校特聘教授11個,博士生導師320人,碩士生導師538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其中1人兼兩院院士)。圖書館藏書50餘萬冊。出版物主要有《中國醫學科學院學報》、《中國醫學科學雜志》(英文版)、《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