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說傢。咸京北道富寧人。1942年赴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後被日本強征入伍,1945年朝鮮光復後歸國。1946年任清津女子中學教師,次年去漢城(今首爾)。他的創作活動始於1950年,在《文藝》雜誌發表短篇小說《地動說》。1955年發表短篇小說《約翰詩集》,次年發表《非人誕生》以後,一舉成名。他的作品集中地表現瞭韓國20世紀50年代現實的不正常、不合理;主題意識很強,註重於思想觀念的敘述,追求當代人的現代意識。60年代初,任德成女女子大學教授,又到《京鄉新聞》、《東亞日報》任評論委員,同時進行文學創作活動。1962年發表長篇小說《圓形的傳說》。此外,還發表瞭《無影塔》、《氣象圖》、《死活山》等作品。1970年前後中斷創作活動。他的代表作《約翰詩集》是受J.-P.薩特《惡心》的影響寫成的。作品描述瞭巨濟島俘虜收容所的流血悲劇,強調現代人的自由問題。長篇小說《圓形的傳說》集中體現瞭張龍鶴的創作傾向,是反映動亂前後韓國悲劇的優秀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