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魏丞相,軍事傢。一名黑獺。鮮卑族。代郡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西)人。少有大志,多謀善斷。年輕時隨父參加懷朔鎮士兵鮮於修禮領導的起義。修禮死後,隨從修禮部將葛榮;葛榮起義失敗後,投靠北魏柱國大將軍爾朱榮,任統軍。因與爾朱榮部將賀拔嶽系世交,乃以別將從嶽。北魏永安三年(530),隨賀拔嶽入關,鎮壓萬俟醜奴領導的關隴起義軍,拜征西將軍、直閣將軍。永熙二年(533),加武衛將軍。三年二月,賀拔嶽被秦州刺史侯莫莫陳悅謀害,眾將推其繼嶽位。四月,領兵冒雪兼程擊殺侯莫陳悅,俘萬餘人,穩定瞭關中局勢。以功遷侍中、驃騎大將軍、關西大都督。十月,大丞相高歡立元善見為帝,建立東魏。宇文泰於長安(今西安西北)尊奉孝武帝與高歡相拒,晉位大丞相。閏十二月,毒殺孝武帝。西魏大統元年(535),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西魏文帝),自以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行臺,總攬西魏朝政。三年正月,親率銳卒潛出小關(今陜西潼關東),突襲西入的東魏驍將竇泰一路,大破之,俘萬餘人。其餘兩路東魏軍不戰自退。八月,率李弼等12將攻東魏,先克盤豆(今河南靈寶西北黃河南岸),繼陷恒農(今靈寶東北)。十月,為抵禦東魏高歡所率20萬大軍的進攻,采納部將李弼之策,於沙苑(今陜西大荔南)設伏待機,大敗東魏軍,俘斬8萬人。戰後,乘勢東進,與高歡爭奪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四年八月,率軍與高歡戰於河橋(今孟州西南黃河上)、邙山(今洛陽北),先敗後勝,俘東魏士卒1.5萬人。九年,以接應東魏叛將高仲密為名,發兵圍河橋南城,後為東魏軍所迫,退至瀍水(今洛陽東北瀍河)。旋率軍夜襲據邙山之東魏軍,戰敗,損失3萬餘人。次日復戰,自率中軍,與左、右軍進擊,大破之,悉俘其步卒。高歡遁走,從者僅數騎。

  大統十六年(550),宇文泰創立府兵制,建立由柱國、大將軍、開府等逐級統領制度,擴大瞭兵源,強化瞭朝廷對軍隊的控制。這一制度經後世不斷補充完善,一直沿用到唐朝天寶年間,歷近200年,在中國古代兵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還推行均田制,發展經濟,擴充軍力,為後來建立北周奠定瞭基礎。明達事理,任用賢臣,處險不驚,擇善而從,因而常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對待俘虜亦能用其所長。恭帝三年一月,遷太師、大塚宰。十月病卒。557年,其子宇文覺廢西魏恭帝自立,國號周,追尊宇文泰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