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文學傢。字同人,一字展成,號悔庵,又號艮齋,晚自號西堂老人。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諸生,入清後中順治三年(1646)副榜貢生。康熙十八年(1679)舉博學鴻儒,官至侍講。尤侗論詩將唐宋置於平等地位,作詩則以“性情自在”為尚。其詩筆調酣暢,格調多樣。但數量既多,不免有信手敷衍、浮淺油滑的弊病。從內容上看,《老農》、《《殺蝗》、《苦雨行》、《散米謠》、《紀賑》、《煮粥行》、《出關行》、《憂盜行》、《民謠》等早、中年所作的長篇古風,頗關註於現實社會,對人民疾苦也很表同情,多有可取。《擬明史樂府》100首、《外國竹枝詞》100首及《土謠》10首,歌詠明代史事,描述清初交往各國和邊疆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同時吸收瞭樂府民歌的表現手法,清新風趣,別具一格。尤侗亦能詞曲,著有《百末詞》6卷,自稱是“《花間》、《草堂》之末”;又有《鈞天樂》、《讀離騷》、《吊琵琶》、《桃花源》、《黑白衛》、《清平調》等雜曲傳奇6種,匯入《西堂曲腋》,在當時流傳頗廣。尤侗著作浩繁,大都收入《西堂全集》和《餘集》(共135卷)中;另有《鶴棲堂集》詩、文各3卷,是晚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