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定方式配植在城鄉道路兩旁的喬木或灌木。又稱蔭道樹路樹。其功能在於為行人創造良好的小氣候環境,使路面、廣場、住宅和公共建築物等不受過烈的陽光照射,調節溫、濕度;消煙、滯塵、防風、淨化空氣和減少雜訊;以及美化市容、為路景增色、保護道路等。

  中國栽植行道樹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至秦而大規模推廣。漢及以後各代的都城,均有良好的行道樹種植。行道樹在世界其他國傢的栽植也是隨道路的的開拓和城市的興起而逐步發展的。日本在公元260年左右開始栽植樟樹作行道樹,後改種松樹和柳杉。羅馬曾用意大利柏木,德國曾用櫻類,古俄羅斯曾用樺木類、楊樹類和歐洲椴樹等作行道樹。17世紀以後,懸鈴木又在歐美得到推廣。

  適宜作行道樹的樹種,要求抗性強,能適應街道的特殊環境,尤耐瘠薄而幹燥的土壤,大苗定植後易於成活;病蟲害少;花和葉無毒、無惡臭;落果少,無毛絮飛揚;主幹挺直,樹冠整齊;耐修剪;紮根深,樹幹下方和根際少萌蘗,地表不生橫根;樹大蔭濃;壽命長。落葉樹種還要求發芽早,落葉遲且較整齊。材質優良,或可提供鮮花、藥材或幹、鮮果等副產品的樹種尤佳。中國常用樹種主要有:楊樹、國槐、木麻黃、樟樹、鳳凰木、藍桉、榕樹、梧桐、木棉、銀杏、楝樹、油松、懸鈴木、楓楊、垂柳、旱柳、烏桕、榆樹等。

  行道樹栽植前須對道路、土壤、路旁建築物、地下和架空管線,以及交通等狀況進行調查。行道樹的配置方式,一般是在車行道與步道之間栽植1~2行喬木樹種,並夾栽一些灌木。樹與建築物以及地下埋設的各種管道之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高壓輸電線走廊內不宜栽植大樹。郊區公路行道樹的配置,根據道路寬度不同而有不同方式。

  樹苗栽植可分春植、秋植和雨季栽植三個時期。針葉樹、常綠闊葉樹和其他較難成活的大苗多帶土球栽植。在定植後的二三年內,幹燥季節和冬季臨封凍前必須充分灌溉,並要適時采取修剪整形、補植、更新、防治病蟲害以及防風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