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主要幹線之一。北起四川成都,南至雲南昆明,北與寶成、成渝鐵路相接,南與貴昆、昆河鐵路相聯,並與渡口、昆陽等鐵路支線相接,全長1100公裡。鐵路通過地區聚居著漢、彝、藏、白、傣、傈僳等民族,農業發達,富有煤、鐵、銅、鉛等礦藏,森林、水力資源豐富。它的建成,對於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促進西南地區資源的開發、工農業發展和國防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這條鐵路由海拔300米左右的川西平原,逆大渡河、牛日河而上,穿越海拔2300米米左右的沙馬拉達分水嶺後,沿孫水河、安寧河、雅礱江下至海拔1000米左右的金沙江河谷,再溯龍川江上至海拔1900米左右的滇中高原。鐵路沿線不僅地形復雜,地勢險峻,而且鐵路所經地區由於歷次地質構造運動的影響,存在著山坡崩坍、落石、滑坡、泥石流等各種不良物理地質現象。新的地質構造運動也較活躍。全線有500多公裡位於烈度7~9度地震區。因此,鐵路修建工程十分艱巨。

  成昆鐵路於1952年開始研究線路走向,1956年底選定由成都經峨嵋、普雄、西昌、金江、廣通至昆明的線路走向。1958年,北段成都至西昌,南段西昌至昆明,分別開始進行勘測設計。1958年局部開工,1964年9月,全面展開施工。1970年7月1日全線建成通車,於1971年1月1日正式交付運營。

  成昆鐵路全線采用內燃機車牽引,隧道預留瞭電化凈空。限制坡度為6‰,在不同地段分別采用瞭12‰、13‰、16‰加力坡度。最小曲線半徑一般地段600米,困難地段400米。到發線有效長初期650米,遠期850米。全線除成都、昆明外,設車站122個。鐵路主要工程量為:土石方9700萬立方米;擋土墻和路基加固工程163萬立方米;橋梁991座,總長93公裡;隧道和明洞427座,總長341公裡。橋、隧長度占線路長度的40%,在橋、隧密集的一些地段,橋、隧長度占線路長度達80%以上。全線有6公裡以上長隧道2座,1公裡以上長度的大橋2座。

  隧道施工中采用瞭全斷面開挖,錨噴支護等新技術,鋪設新型軌下基礎82公裡。橋梁采用瞭栓焊鋼梁、鋼筋混凝土柔性橋墩、大跨度懸臂灌築、懸臂拼裝鋼筋混凝土梁等新技術和新結構。在不良地質地段,采用瞭錨桿擋墻、樁基擋墻、托盤式路基擋墻等新型和輕型支擋,並采用瞭錨桿噴漿護坡、錨固樁加固地層等工程措施。在成都至燕崗150多公裡線路中,鋪設瞭無縫線路,安裝瞭電子調度集中、大綜合小同軸電纜,300路載波機;安裝瞭長途自動交換等設備。(見彩圖)

成昆鐵路橋梁和隧道接聯的線路,圖中橋梁為科甲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