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飛行員身體健康和安全飛行的生命保障設備。它包括高空、加速度、碰撞、高速氣流、入水和熱防護設備等。

  高空防護設備 包括飛機供氧系統和高空代償服。人體在3000米以上高空會出現缺氧癥狀,在7000米以上高空會發生意識喪失和有生命危險。增壓座艙與供氧設備共同保證飛行員的供氧。當增壓座艙發生故障或飛行員應急離機時,高空代償服和跳傘氧氣設備便成為飛行員必需的應急高空防護設備。<

  加速度防護設備 包括抗荷服和高過載座艙。機動飛行動作會使飛行員頭部供血不足而造成暫時視力障礙(灰視或黑視)。穿著抗荷服或使用高過載座艙能明顯提高飛行員的抗加速度能力。

  碰撞防護設備 包括保護頭盔和安全帶。在飛行、緊急著陸或應急離機過程中,人體可能與飛機結構部件、儀表板、駕駛桿或瞄準具等剛性物體相碰撞。殲擊機座艙容積小,儀表設備較多,發生碰撞的可能性更大。飛行中產生的負加速度會迫使飛行員離開座位沖向座艙蓋。安全帶即為預防沖撞而設,它也是旅客機所必備的防護裝置。

  高速氣流防護設備 包括安全帶、頭限動裝置、四肢限動裝置(見彈射座椅)和密閉救生裝置(見航空救生設備)。緊急離機時,飛行員將受到高速氣流吹襲,所以在彈射時應將身體各部位固定在彈射座椅上。頭靠外形和頭盔相吻合,避免頭頸甩扭。軀幹用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兩腿用機械收腿裝置拉緊並靠緊座椅。上肢的防護采用充氣囊、系帶或網狀軟式收臂裝置或硬式限制器。

  水上救生設備 包括漂浮裝具和抗浸服。彈射跳傘降落水面後,對飛行員最大的威脅是淹溺。采用救生背心、腋下救生器或救生頸圈等漂浮裝具所產生的浮力能使落水者頭部浮出水面。

  個體冷卻設備 包括通風服和液冷服。飛行員的個體防護裝備絕大多數直接配備在飛行員身上。為瞭減輕飛行員的負荷,一般針對不同飛行任務選擇配備必要的防護裝備。

參考書目

 南京航空學院等編:《航空個人防護裝備》,國防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