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帶把圓錐形鐵筒或鐵桿檢驗土堤品質的方法。北宋時已有記載,明代廣泛用於堤防施工的品質驗收和檢查舊堤堤身隱患。《河防一覽》中對錐探方法有明確總結,以後一直沿用至現代。堤防施工品質驗收,辦法是:用長三四尺帶有把手的圓錐形鐵筒或鐵桿打進被驗堤中,拔出後在堤身留下圓孔,稱為探孔。然後在探孔中灌滿水。水若不漏,稱為飽錐,表示土堤夯築密實,品質合格;水若半存半漏,稱為滲口,說明土堤品質有問題;水若漏得很快,稱為漏錐,說明土堤品質太差。這種方法就叫錐探或試錐。舊堤檢查又又叫簽堤,每年春初維修時進行,普簽堤身和坦坡。簽堤不需灌水,隻根據下錐情況和錐手感覺判斷堤身虛實。經過檢驗,如發現新堤不合格或舊堤內有暗洞鼠穴,即刨挖填築夯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