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土範圍內的水資源。其中與人民生活生產關係密切的是降水,及由其轉化生成的陸地表面及地下可補給更新的淡水水源。河川徑流和淺層地下水是其最主要組成部分。按利用途徑,水資源包括水量資源、水能資源等幾個方面。

  水資源量 中國多年平均年降水總量約為6.19×1012m3,折合年降水深度648mm,僅為全球陸面平均年降水深800mm的80%。全國河川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約2.71×1012m3,淺層地下水年天然補給量8.3~8.7×1011m3。兩者均源於降水,關系密切又相互轉化,扣除重復計算量後,包括河川徑流和地下水的年水資源總量約為2.81×1012m3(見表)。按全國河川水資源量計,中國僅次於巴西、蘇聯、加拿大、美國、印尼而居世界第6位。按人均占有水量計,1988年中國人均年占有量僅2474m3,相當世界人均占有量1/4。

中國分區年降水、年徑流、年地下水、年水資源總量(按1956~1979年同步期資料統計)

圖1 中國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量圖

  水面面積大於1km2的湖泊在中國有2300個,總儲水量約7.2×1011m3,其中約1/3為淡水。全國冰川總覆蓋面積約58600km2,總儲水量約5.13×1012m3,冰川融水量平均每年為5.63×1010m3,占其儲量約1.1%,為中國西部河流的重要補給源。

  中國水資源量的特點是:①降水和河川徑流的地區分佈不均。淺層地下水年補給量的地區分佈與降水相似。年降水量地區分佈總趨勢是由東南沿海(約1800mm/y,y為年)向西北內陸遞減(

200mm/y)。河川徑流地區差別大於降水的地區差別(圖1、圖2)。②降水和河川徑流的年內分佈集中於汛期,年際變化大。東南沿海最大4個月降水量占全年50~60%,其他大部地區可占70~80%;多數地區河流最大4個月徑流量占全年60~70%,但松遼平原和華北平原、羌塘高原可占全年80%以上。華北地區更進一步集中於7、8兩個月,僅這兩個月的徑流可占全年50%左右。年降水量的最大與最小比值,在長江、珠江、松花江為2~3倍,黃河為4倍,淮河可達15倍,海河高達20倍。③連續多水年與連續少水年的出現十分突出。如黃河1922~1932連續11年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少30%,1943~1951連續9年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多8%。松花江1916~1928連續13年的平均年徑流量比正常年少41%,1953~1966連續14年又比正常年多41%。

  在水的質量方面,中國的河流泥沙問題十分嚴重,黃河三門峽以上多年平均年來沙量達16億t,居世界各河之冠。黃河中遊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面蝕和溝蝕模數達1萬t/km2以上。黃河泥沙的90%來自該區。部分泥沙在下遊河道淤積,河床逐年抬高,成為地上懸河。長江宜昌多年平均輸沙量5.2×108t,在世界大河中也名列第四。由於泥沙問題突出,使平原地區河勢經常變化,歷史上多次改道,湖泊和水庫淤積較快,水輪機和各類過水結構磨蝕嚴重。泥沙又是污染物載體,污染物隨泥沙的輸移、淤積而影響水質。中國河川徑流的礦化度,受氣候和下墊面等因素影響,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增加,變化范圍由低於100mg/L到高於1000mg/L,最高可達6000mg/L。全國河流礦化度高於1000mg/L地區所占面積約占全國面積的13%。全國河流中溶解質的年離子徑流總量約4.5×108t。

  水能資源 水能可用於水力發電。其理論蘊藏量總計出力6.76億kW,年電能為59000萬億kW·h。可能開發的水能總裝機容量為3.78億kW,年發電量19200億kW·h。由於各河水量及落差不同,各流域水能資源差別很大。長江及西南各河水能蘊藏量占全國各河78%,水能可開發量占全國80%。

  水運資源 河流、湖泊及各種人工水域提供的航道是發展水運事業的基本條件。據統計,內河通航裡程約108700km,占全國河流總長度的1/4。1979年統計,其中可通航50t以上船隻的有34000km,占通航裡程的32%,可通航500t船舶的占5.6%,通航1000t船舶的占4.2%。淮河以南各河枯季流量大,冬季不封凍,可全年通航。淮河和秦嶺以北河流,枯季水深小,有些河冬季封凍,隻能季節性通航。

  水產養殖資源 利用河、湖、水庫發展水產養殖是水資源利用的一個重要方面。按水面面積計,河、湖、水庫等適宜發展水產養殖的水面面積約20萬km2,到1980年已建的水庫和其他養殖水面面積約5萬km2,其中水庫水面面積約2萬km2,均可開展水產養殖。

  水資源利用展望 由於降水在汛期集中,水熱條件相應,適於發展農業,但因水的時空分佈不均,又常受洪旱威脅。用水量不斷增加,某些地區水資源供需十分緊張,過度采引地表水及地下水,形成水環境惡化,生態失調。自1949~1979年30年間,中國用水量由每年1.03×1011m3增至4.43×1011m3,到20世紀末可能需要6.5×1011m3。至1988年城鎮自來水供水能力127×106t/d,水庫總庫容有4.2×1011m3。許多地區增加當地水資源可供量十分困難。除少量局部地區可考慮跨流域引水補源外,基本需靠加強管理和節約用水解決。

  

參考書目

 水利電力部水文局:《中國水資源評價》,水利電力出版社,北京,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