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先秦時對水資源分類的名稱。據《周禮·職方氏》載:“藪”是沼澤;“川”是通航水道;“浸”是灌溉水源。該書把全國分為九區(九州),敘述各區的主要水資源,記錄瞭當時對它們的認識和開發利用概況。各區具體情況如下。①東南揚州:藪是具區,指太湖附近;川是三江,指太湖流域的一系列水道;浸是五湖,指流域的一連串湖泊。②正南荊州:藪是雲夢,指今湖南、湖北的窪地;川是江漢;浸是潁湛,可能指溳水及沮漳河。③黃河以南的豫州:藪是圃田,指古代鄭州、中牟間的沼澤;川是熒雒,雒即洛洛,熒雒舊說指濟水,似應指潁水;浸是波溠,舊說波是滎澤,似應指汝水,溠似指唐白河。④正東青州:藪是望諸,在今商丘東北的古澤:川是淮泗;浸是沭沂二水。⑤黃河東的兗州:藪是大野,指鉅野縣東北的古沼澤;川是黃河和濟水;浸是盧維,似應指漯水(今已湮沒)和汶水。⑥正西雍州:藪是千水上的古弦蒲澤;川是涇水和支流汭水;浸是渭水和洛水。⑦東北幽州(包括今山東半島):藪是豯養,在今萊陽縣東的古澤;川是黃河、濟水(大清河);浸是淄水和時水。⑧河內冀州(當時黃河自今天津附近入海,冀州三面臨河):藪是楊紆,有人說是大陸澤;川是清漳河;浸是汾水和潞水(濁漳河)。⑨西北並州:藪是昭餘祁,指今山西介休到祁縣的古鄔城泊;川是滹沱和嘔夷(唐河或永定河);浸是淶水和易水。這些都是古代水利區劃,其他先秦古籍的說法與此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