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輪機為原動機將水能轉化為電能的發電機。

  沿革 世界第一座水電站於1878年建於法國。美洲第一座水電站於1882年建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採用直流發電機。1889年後,開始使用三相交流發電機。此後,單機容量增長很快,1890年僅1.5萬kW,至1955年已能生產10.5萬kW的發電機。中國在1949年以前自製的水輪發電機單機容量不超過200kW,1949年以後電機工業獲得瞭蓬勃的發發展,1958年已能生產7.25萬kW單機,1972年已制造出30萬kW雙水內冷水輪發電機。目前位於世界前列的大容量水輪發電機為大古力水電站的71.8萬kVA定子水冷半傘式水輪發電機、伊泰普水電站73.7萬kVA定子水冷半傘式水輪發電機和古裡水電站70.0萬kVA空冷傘式水輪發電機等。

  分類 水輪發電機按軸線位置可分為立式與臥式兩類。大中型機組一般采用立式佈置,臥式佈置通常用於小型機組和貫流式機組。立式水輪發電機按導軸承支持方式又分為懸式和傘式兩種。傘式水輪發電機按導軸承位於上下機架的不同位置又分為普通傘式、半傘式和全傘式。懸式水輪發電機的穩定性比傘式好,推力軸承小,損耗小,安裝維護方便,但鋼材耗量多。傘式機組總高度低,可降低水電站廠房高度。臥式水輪發電機一般用於轉速大於375r/min的情況,以及一些小容量電站。

  結構 水輪發電機由轉子、定子、機架、推力軸承、導軸承、冷卻器、制動器等主要部件組成(見圖)。定子主要由機座、鐵芯和繞組等部件組成。定子鐵芯用冷軋矽鋼片疊成,按制造和運輸條件可做成整體和分瓣結構。水輪發電機冷卻方式一般采用密閉循環空氣冷卻。特大容量機組傾向於以水作為冷卻介質,直接冷卻定子。如同時冷卻定子和轉子則為雙水內冷水輪發電機組。

  主要參數 ①額定功率:用以表示水輪發電機的容量,以千瓦計。額定功率除以效率不應大於水輪機的最大軸出力。②額定電壓:水輪發電機的額定電壓需經技術經濟比較會同制造廠決定,當前水輪發電機的電壓從6.3kV到18.0kV。容量越大則額定電壓越高。③額定功率因數:發電機的額定有功功率與額定視在功率之比,用cosφn表示,遠離負荷中心的水電站常采用較高的功率因數,功率因數增大則電機的造價可略降低。

  發展趨勢 主要為提高水輪發電機的單機容量向巨型機組發展,為瞭提高其可靠性和耐久性,在結構上采用不少新技術。例如為解決定子的熱膨脹而用定子浮動結構、斜支承等,轉子采用圓盤式結構。為解決定子線圈的松動,用彈性楔下墊條以防止線棒絕緣磨損。改進通風結構,減少風損和端部渦流損耗以進一步提高機組效率。

  

參考書目

 章名濤主編:《電機學》,下冊,科學出版社,北京,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