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溪溝中發生的暴漲洪水。山洪具有突發性,水量集中流速大、沖刷破壞力強,水流中挾帶泥沙甚至石塊等,常造成局部性洪災,一般分為暴雨山洪、融雪山洪、冰川山洪等。

  成因 ①氣象和水文因素,如暴雨和氣溫變化引起的融冰、融雪為山洪提供突發性水量;②地形因素,如地形陡峻和流域形狀有利於匯流將使山洪水量更集中,流速更大;③人為因素,如山區森林採伐過甚,不但使地面失去枝葉滯蓄截留降水的作用,而且且造成土壤侵蝕使山洪更易發生。此外,地質因素也影響山洪的形成。

  危害 山洪沖毀房屋、田地、道路和橋梁,常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例如:1933年12月31日深夜在美國洛杉磯地區降暴雨引起山洪,沖毀房屋400棟,淹死40人,損失5000萬美元。1934年7月11日在日本石川縣下平取川的一次暴雨山洪,一之瀨村及赤巖村被淹沒,有50餘人下落不明,福岡金澤市營第二發電所全部被沖走。在中國山西省平順縣東當村,1956年8月2~3日降暴雨,在流域面積僅1km2的狼郊溝內山洪暴發,造成溝崖坍塌,堵塞溝道,形成天然水庫,隨後擋水壩體突然潰決,村內43戶92人和109間房屋,財產全遭毀滅。

  防治 山洪漲落迅猛,歷時不過幾十分鐘到幾小時。這對於保護人畜財產和進行觀測研究都很不利,也難於防禦。其防治措施有:①做好暴雨、險情的測報工作,對雨情預報用一般水文預報方法難以滿足預見期的要求,常用水文氣象方法或物象測雨等方法進行預報;②對山洪溝道根據地質、地貌情況進行險區分類並繪制山洪風險區圖;③建立健全山洪警報系統和居民、財產安全轉移措施;④搞好水土保持,做好山坡水土保持工程和山溝治理工程;⑤對土地進行綜合性合理利用。

  

參考書目

 徐在庸著:《山洪及其防治》,水利電力出版社,北京,1981。